零点看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561章 扯皮

冯京看着赵顼的表情,十分担心,但他又说不出口。

王巨对宋吉说辽国出兵山后了,又对那些将领说辽国不可能会出兵,韩绛先问其原因与用意,又问辽国会不会出兵相助西夏?王巨答道,不会,辽国绝不会傻到这份上。

王巨没有在奏报上说,不过韩绛却一五一十写在奏报上,当然韩绛是无心的,他根本不知道冯京在延和殿说了什么。

但冯京算不算造谣呢,也不大好算。

确实有这个风,辽国为了安抚西夏,派人在辽夏边境上扬言,说是辽国可能集兵于山后,相助西夏。只说是可能,不是肯定,肯定了,最后要交待的,连西夏人都没有当真了。

然而这个扬言却不知怎么被河东路的密探得知,立即汇报给了吕公弼。

吕公弼与司马光、文彦博乃是一路子的人,他们反对变法,反对战争。

不是这些人不想宋朝好,有些人变成了老油条,如文彦博,他第一次为首相时,还是很尽力的,最后被言臣怦击得一无是处,贬出朝堂,因此认为宋朝想好是好不起来了,想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这样不变吧。

不过有的人还是想宋朝好的,如范纯仁等人。他们反对变法反对战争,也有他们的想法,不打仗了,三国和平,那么就不用养活那么多士兵,就可以节约大量兵费与军费,一年不用多,能节约一千几百万贯,国家其他方面再节约一点,财政足以维持平衡。何必要变法敛财?所以赵顼问范纯仁陕西器甲城防,范纯仁答道,初具,初具即可。

总之,反对战争的原因千奇百怪。

有的是担心武将重新因为战争而掌权。

还有的害怕又产生藩镇割据之害,就象五代更替得为什么那么频繁,还不是因为武将掌权之故?

文臣专权可手中没兵,因此刘娥一二三就将丁谓弄下去,赵顼也逼走了韩琦,才上位的宋钦宗立即拿下蔡京。虽然军事上软弱了,可利于内治稳定。

还有的考虑的是财政。

又有人确实考虑到民生,比如范纯仁,这不可否认的。一打仗,老百姓苦逼了。

但有一些人,那纯是打压异己的反对了,代表就是三个大佬,韩琦、文彦博、司马光。

韩琦岂不是好战分子,怎么也反对战争了?韩琦现在不是好战分子了,自从永兴军返回大名府后,他脱变得最厉害。

不管吕公弼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对战争,但结果是一样。

他听到后立即向西府反馈,再由冯京略略夸大,就变成了探报契丹阴发腹里兵三十万往西界的故事。

结果呢,这么多天过去了,王巨都在盐州让百姓挖盐了,河东边境连一队辽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更不要说三十万大军了。

所以赵顼看到韩绛呈上王巨的分析,就问冯京,况且王巨临行前也解释了辽国不会发兵的原因,当时问得冯京十分尴尬。

至少这段时间,他没有发言权,于是东张西望。

他不便劝,但他的好朋友多啊。

不过冯京与文彦博司马光也不相同,他虽属于保守派,不过偏见并不算太深,这也是王安石推荐他上来的原因。因此曾经一度让吕诲产生误会,弹刻冯京所至嗜利,西人目为金毛鼠,以其外文采而中实贪畏也。

至于吴充与王安石关系那就深了。

王安石另一个女婿蔡卞许多后人都知道,于是许多不懂的纷纷造谣,实际王安石不止蔡卞一个女婿,他有三个女儿,长女早夭,嫁给蔡卞的是yòu_nǚ,但最有才气的不是蔡卞的妻子,而是二女儿,曾写了一首小诗: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恨,依前和泪看黄花。

此诗一出,立即传扬于整个京城。

因此吴充替其次子吴安持求亲,两人成了儿女亲家。

不过论颜色,吴充则是更深一点,而且隐藏得很好。不过在对待战争上,冯京则是坚绝的反战派。

他在瞅,他的好朋友孙固只好出面,他说道:“陛下,因为王巨好战,使生灵涂炭,无数人家从此阴阳相隔,不能再怂容了。”

其实不用看王巨奏章,杨绘早就将王巨这三条带回京城了,但如何选择,至今也没有人想清楚。孙固的想法是最好不是这三条,而是立即撤兵回来,不过说不出口,因此说了这一句。

看,这一战打了,打出什么结果,陕西百姓掉到泥坑里不算,还死了两万多将士。

吕惠卿说道:“孙学士,那有战争不死人的?”

“有,陈庆之。”

“孙学士,那是梁书在造假,魏书在记载尔朱荣与元颢之战,罕见陈庆之,只有一句,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黄河两岸,欲渡河手中却无船,打算北还,为下属劝止。恰好找到了一些船只与向导,尔朱荣就命尔朱兆率精骑夜渡,破颢陷洛,陈庆之则单身逃免。即便梁书所说的是真的,那也太过妖异,所以天不容之!”

《魏书》说法不可信,《梁书》说法也不可信。

如果象梁书所记载的,那也太神了,七千白袍军,护送元颢回洛阳称帝,于雎阳对阵丘大千七万兵马,丘大千还是守的一方,结果丘军大败,全军投降。又在三十万北魏大军虎口下,拿下了有七万守军的荥阳。然后又在荥阳城下背城而战,以三千大破二十万骑兵。于是这一路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接着又在荥阳城下,大败近百万尔朱荣的大军,打到这份上,七千


状态提示:第561章 扯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