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蜀魏都有好些学者留了下来。建业大学准备筹建名家学院,聘请一些人前往授课。”
“嗯,不错。这些人,即能留下来,各方面照顾一些。德才兼备之人,若有意出仕的,吏部也可留意些。但考核取官仍是我孙吴用人选才基本之途。朕看,过些日子,就令吏部、教育部进行一次招考吧。”
“陛下说的是。现在许多学子汇聚建业,正宜组织一次招考,为朝廷纳得有用之才。”韦昭点头道。
几天后,随着二月后于建业进行第二届公务招考的诏令颁布,建业大学门庭若市,门外挤满了欲前往大学求学的学子。
全仪紧急召集属下各主事进行协商。最终决定,建业大学紧急招录学生200人,并临时开办公务招考短期辅导班。
建业大学会友楼,杨主事领着一个戎装的近卫军尉官来到刘伶等面前。
“诸位,这位是近卫讲武学堂的许尉官,今日前来接洽王先生入学之事。”杨主事介绍道。
进来校尉挺胸,抬手向众人行了个颇为怪异的军礼,道:“近卫讲武学堂上尉中队长许明见过诸位先生。”
“许校尉客气了。”刘伶、向秀等拱手四儿。
众人坐下,许明道:“许某奉命前来接新生王戎。不过,有些话说在前头,至于去不去,还任王戎先生自择。”
“劳烦许校尉,请讲。”王戎对着较自己还小些的许明拱手道。
“近卫讲武学校是培养近卫军骨干的学校,学员本需经严格招考,且为现役军人。鉴于王先生身份特珠,经研究决定:对王戎进行特招,免于考核。在校其间为近卫军人,毕业后,可由其选择。但入校后,将为普通学员,不得丝毫优待、特珠。”许明转述完学校命令,又道:“王先生,命令就这样。我再解释一下,这讲武学校,学期一年。在学校,任何学员一视同仁,俱为普通一卒,不论家世,只讲服从。学校操练十分辛苦。王先生要让谨重考虑,进入之后,就不允许反悔了,否则将按逃兵论处。”
见许明说得凝重,刘伶、向秀等都甚是忧心。
“浚冲,这讲武堂,还是不要去了吧。”阮咸劝道。
王戎摆了摆手,笑着对许明道:“许校尉,王某有一事相询,不知可否?”
“王先生但说无妨。”
“王某见许先生年岁较轻,不知许校尉哪年进的讲武学校?也是从普通一卒做起的吗?”
“哦。王先生是想问我情况啊,这自无不可。我就自我介绍下吧。我姓许名明,合肥人。华夏471年来到建业,华夏472年8月入武昌近卫讲武学堂,华夏473年7月毕业留校。今年调来建业,现任中队长。许某进校,也曾是普通一卒。我也可以告诉王先生,无论王侯将相,进讲武堂,俱从士卒做起。王先生意下如何?”
“既然许校尉如此说,王某又有何惧。王某这就随许校尉去。”王戎傲然道。
“浚冲,你还是再考虑一下吧。”刘伶皱眉道。
“不了,我去意已决。”
“好。新生王戎,收拾随身物品,不得多带。我在楼外等侯,一刻钟后随我出发!”
许明说完,径自出门去了。
王戎随意收拾了收拾,把少许随身物品包成个小包,提着走出门来。
会友楼前,许明笔直地站在一辆马车旁。
“唉,浚冲还是不要去了,听说,这近卫操练极苦!你还是留在建业大学吧。”刘伶劝道。
“哈哈。开弓岂有回头箭!小弟还不至于如比不长劲。诸位兄长保重!”王戎爽朗笑道。
“一切小心在意。得空再去探你。”事亦至此,刘伶等只好拱手相送,目视王戎上了马车,随马车缓缓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