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N道贩子康采恩>第161章 敌驻我穿越袭扰,敌疲我穿越殴打—3

不同于可以酣畅淋漓大快朵颐的康采恩,小军官今天的情绪,可谓是跌到了低谷,在经过一整天的搜索之后,却只收获了个一无所获的结果,让他在大失所望的同时,也对这群老弱病残的部下,彻底失去了信心。如今看来,他们已经彻底的落入被动的境地,对方的躲藏技能和机动能力,似乎可以随时对他形成威胁,这就让他不得不转变策略,开始更加积极的部署防御。尤其鉴于昨天晚上遭遇偷袭而造成的慌乱局面,他在预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几十名还算有经验的斥候,被他撒到了大营之外,作为提防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刘进和周五便是这群斥候当中的两个人,虽然他们在历史上都是籍籍无名之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斥候这个行当里,他们两个还都勉强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这是他们两人的性格,却有着巨大的不同,而在这群吃货之中,也因为追随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而暗自分裂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

虽然在大营里的时候,他们都是按照建制居住在不同银帐里的,但是一旦出了大营,在外执行任务的时候,去问他们的则是追随哪一位斥候的首领。

周五为人耿直,行事兢兢业业,极重义气,所以得到不少部下的爱戴,但他不善于钻营,所以常年得不到晋升。比起喜欢溜须拍马的刘进,反而凭借短短几年的精心钻营,而晋升到了和他平起平坐的位置。

如今但凡有些眼光的部下都认为,只要自己跟着刘进便也能随同他一同晋升。

两个人一同出了大营之后,便各奔东西的分散开来,其中刘进大声喊道:“敌人昨天刚刚来过,今天不可能再来了,所以说,你们也没有必要太过认真。四下里转悠转悠,便可以回来了。”

刘进无疑是相当聪明的,如若他对面的是隋朝的精锐军队,恐怕也会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再一次偷袭不成之后,放弃使用这样的策略,因为对方肯定会有所防备。

就连跟随在周五身边的那些伺候没,也认为刘进所说的话非常有道理,所以他们用询问的眼神看向自家的主心骨,似乎想从他那里得到可以休息的指令。

然而周五却不准备在这方面掉以轻心,他拉起嗓门来,呵斥了几遍手底下的弟兄,命令他们必须要打点起精神,认认真真的完成这次任务。

不远处的刘进听到了来自周五的喊声,他忍不住冷笑一声,青岛这样一个莽夫,怎么能够和自己竞争呢?想必不久之后,这个在军中还算有些名望的家伙,就要成为自己的部下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一群来自大宋王朝的通航,正在黑夜的掩护之下,向他们这边暗暗的摸索过来。为首之人正是亲自出战的大将张守约。

此时的他依旧惊叹于康采恩的用兵策略,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他们会接连两次发动夜袭。

这要是放在松下战场上,恐怕也是非常罕见的部署。

其实宋夏战争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展几年。许多战术战略都是刚刚被从兵书上搬下来时用而已。而隋朝的军队,在30年前还参与过南北统一战争,其中很多老兵油子都还健在,更加不幸的是,几年之前他们还曾经远征高句丽,虽然战局实在不够理想,但他们也算是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所以就算是没有读过什么兵书的底层统帅,单纯论及心计的时候,也能够猜到敌人不会在夜袭之后,紧接着发起第二次行动。无论是攻守当中的哪一方,都会将之视之为常识。

可是通常就喜欢在所谓的常识身上下功夫。用他的理论来讲,正合之外的才能出奇制胜。

聪明的刘进万万想不到,那些出去散步的兄弟,此时已经成为了敌军的目标。

张守约正在缓缓的靠近其中一个斥候,与此同时,另一名手握公路的宋军士兵,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包抄,他们要完成一个在康采恩战术理论上才会出现的技术动作。

干冷的西北风呼啸起来,那名弓弩手扣动了手中的牙发,强劲的力量让弓箭并没有在半空中依旧坚守着预定的轨迹,而并没有被西北风吹偏方向。

他之所以冒着骗保的风险,在这个起风的时候动手,主要是为了掩盖两个声音,一个是弓弩发射的声音,而另外一个则是弓箭的入肉之声。

噗的一声传来,张守约听得非常清楚,这一箭射中了他们的目标。但愿人畜的人不可能听得清楚,因为周围呼啸的西北风淹没了这场异变。

张守约赶紧扑上去,用自己扑扇般的大手,一下子捂住了对方的口舌。冽冽的西北风可以掩盖宫颈入肉之声,却不可能掩盖这名士兵的痛呼!所以他要冲上去,完成这个在康采恩战术理论上的技术动作——捂住对方的口鼻。

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周围的同伴们也在用着同样的手法,一个个消灭着近在咫尺的敌人。

曾经茂盛,而如今已经干枯的野草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掩护者。

而另外一个进展顺利的原因则是宋朝的弓弩。

虽然隋唐时期的弓弩在射程上并不逊色多少,但是在精准度上就要差上许多了,虽然宋朝人也没有意识到加工规范和旺山的重要意义,但凡事都喜欢用钱来衡量的宋朝人,还是更希望自己的兵器能够更有效率的杀伤敌人——因为那意味着对于财政的节约。

或许正是在这种因素的推动之下,张守约等人的部下,才拥有了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


状态提示:第161章 敌驻我穿越袭扰,敌疲我穿越殴打—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