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N道贩子康采恩>第216章 隋宋第一次战争—8

郭逵那个神秘计划的第一步是这样的。

首先,康采恩需要调集4000名宋军主力,袭击劫掠附近的运粮队伍,声势闹得越大越好。

这样做的原因,与关羽上次声东击西的策略并不相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清晰的告诉杨玄感等人,我们拥有的士兵数量,绝对不是你们此前估计的那样。

关羽在上次一共出动了500多名士兵,并且极有可能暴露了他们的真实意图,虽然今天的撤退命令下达的比较及时,但终究不能避免他们的行动被人注意到的可能,所以保守起见,还是应当认为对方已经侦知了己方的作战意图。

这样一来,对方很有可能会选择张网以待,而且为了妥善之间,他们甚至会安排数倍与此的兵力。

所以冒险对工匠营发动进攻,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有将周围的兵力充分调动开来,他们才有可能从这个已经布置好的口袋之下,拿到自己想要的战术目标,并且全身而退。

所以他们的第一个方案就是攻其所必救,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暴露自己的真实实力。

4000名士兵兵分两路,同时袭击了两只正在运送粮食的隋朝士兵,并将他们所押送的粮食,用最快的速度搬进了穿越光门之中。

整个过程进行的很畅淋漓,毕竟他们曾经打劫过一次隋朝的粮食运输队。只不过这一次,康采恩要快速的行动,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外一个战场,并且帮助那里的宋朝军队撤离现场,然后他还得悄无声息的躲过隋朝的其他追兵,转移到安全的地点去,否则下一次穿越,他们就不得不出现在对方运送粮食的主要线路上了。

不过这样规模的结论行动还是不能够让他感觉满意,因为他还想制造出更大的声势,以便充分的调动杨玄感手下的士兵,毕竟双方在兵力数量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悬殊,杨玄感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市民就能够对他们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这就意味着他们想要充分调动杨玄感的兵力部署就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攻击方式和更加众多的己方士兵。

想要增加己方士兵的数量,比较可靠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从他们在越国的辖地当中,招集士兵,反正那些人当中,已经有很多人对他们崇敬万分了,而另外一个则是直接向越王允常借兵。

第一个方案很容易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但第二个方案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在越王允常面前,暴露穿越光门的存在,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但是康采恩却无奈的说道,在他们第一次来到春秋施工的时候,就被当地的村民发现了穿越光门的秘密,虽然他们不知道那道蓝色光芒的另一面,连接着的就是1500年之后的时空,但是被发现的穿越光门已经不可能隐藏,更何况当地的百姓已经将之当成神仙法器,一样的存在,进行了两万r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所以越王允常很有可能已经打探到了相关的消息,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一传闻才是他没有敢向康采恩直接动兵的重要原因。

既然如此,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再对越王允常隐瞒什么了?所幸在他面前彰显一下穿越光门的神奇之处,也好震慑一下那家伙的不轨之心。

至于他会不会对穿越光门产生觊觎之情,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其实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他会在隋朝末年见识到当地士兵的厉害之处,而隋朝士兵们至少从装备上来讲,还是比不上宋朝士兵的。

如此说来,他们刚好可以相越国的士兵以及各级官僚们,展示一下宋朝军队的作战能力,这样至少也不会被他们小看了去,虽然以前他们曾经用装备方面的优势,狠狠的恐吓过对方的使者,但那毕竟只是对实力的姑娘,而并不是真实的展示。

这一次的机会,他们一定要让越王允常知道,他们这群宋朝人绝对不是好惹的。双方的结盟,对于越王允常来说,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因为有了这一支能征善战的力量,东南的霸主地位,很有可能就会落到越国手中。

而在康采恩的远景规划当中,也的确是这样安排的。不过那种长远的安排,存在着太大的变数,有很多东西,其实还需要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因此,他不认为自己应当被那么遥远的计划所束缚,倘若发生什么变故的话,越王允常恐怕会是第一个死在他刀下的亡魂。

再将这些因素介绍给在场的众人之后,他们也不得不认同了康采恩的观点,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向越王允常雪峰求助信好了,反正他最近也正在集结人手,准备进攻吴国。让他们顺道来隋朝末年,抢劫一点粮食,反而对他们的军事行动有着莫大的裨益。

似乎越王允常也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虽然他们不知道隋朝是个什么东西,胆量是这种物质,的确是他所欠缺的,所以他兴高采烈的率领着集结号的军队,赶到了指定地点。

不过康采恩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前去接应他,因为他现在正在1977年的时空采购另一种重要的战略装备:对讲机。

想要四散开来的几只军队,能打出完美的配合,就需要他们互相之间保持着良好的通讯,一般而言,这一工作都是由传令兵完成的,然而传令兵毕竟也需要时间穿越战场,倘若有对讲机之类的工具,佩戴在指挥官们身上的话,那么他们互相之间交流起来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这对战场上的机动优势,将会带来巨大的


状态提示:第216章 隋宋第一次战争—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