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正统天命>第四四三章 见闻 上

第四四三章

正统十年的六月,江南可以称得上酷热了,浙江一地,天气闷热,全仗着靠海,然而空气中水汽不多不少,闷人是够了,但是下雨……还差了那么一丢丢,从淳安往黄岩县去,一路上田中的苗稼都有些枯黄了。

“今岁这浙江,只怕又要免征一茬夏粮了啊。”商辂看着田间地头的景象,不由得叹息了一声,“这年景,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去年浙江水灾,免了一茬秋粮的赋税,这今年再免个夏粮的赋税,整个大明朝的财政都得受到影响,没办法,江南一地本来就是大明版图里面少有的重税区域,再加上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发、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农作物生长周期,让这里成了整个大明朝的粮仓。

可以说,江南一生变动,整个大明朝的粮食安全都要受到威胁。

朱棣以降的帝王也明白江南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北直隶之外,还弄了个南直隶出来,这可不是什么新建个衙门,新添一点儿编制,给饥渴难耐的士大夫阶层们安排一下就业问题,更不是什么“遵循祖制”之类的问题,而是因为大明朝需要一个稳定的南方。

无比的需要。

所以走在这一路上,商辂看着田间地头那些皱着眉头,一脸愁苦的老农,不由得叹了口气。

“若是今夏大旱,庄稼减产了,怕是又要来一轮人吃人啊。”商辂叹了口气,轻轻地敲了敲窗棱。

旁边的家人一脸的呆萌:“少爷莫要杞人忧天,这朝廷减租免赋,再有官员前来赈灾,如何能有人吃人的场景?”

商辂看了自己的家人一眼,也只能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家人算是商家的家生子,就是单纯地伺候他起居的,这辈子没有读过什么书,自然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勉强算得上识得几个字罢了,这民间的疾苦,休说在竹简木牍之中读到,便是亲眼看见的,都没有过。

看着商辂不说话,这家人挠了挠头,自然是也不敢多说什么了。

马车一路朝着黄岩县方向兴趣,很快就到了黄岩县地界,在一座小桥旁,就站着几个穿着公服的巡检司弓手,负责盘查过往行人,这会儿人还不算多,有肩挑手提的,也有赶着车的,不过受检查的时候,脸上都没有什么不安的神色,反倒是一个个满脸笑容,有说有笑。

这和其他巡检司查验行人的时候,状况截然不同。

这也引起了商辂的兴趣,要知道,他在北京国子监的时候,也不是天天埋首八股文之中的,对于他这个级别的天才选手,教习、祭酒等教职人员,可是真的会做到因材施教的,提前接触一些实务,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掀开窗帘,对着最近的货郎招了招手:“这位老丈,前方可是黄岩县巡检司临时设卡,缉拿人犯的?”

这货郎看面相足有五十多了,被叫做老丈也是应该的,一看见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公子哥和自己打招呼,连忙往前凑了凑,笑着答道:“回这位公子的话,正是。不过这卡设了能有小半年的功夫了,一直都在,算不得临时的。”

顿了顿,这货郎接着说道:“公子这是外地来这儿求学的士子吧?如今这黄岩县里面也没甚么流寇之类的了,早被清剿了个干净,外地的流匪,但凡是消息灵通一点儿的,都不会傻呵呵地往咱们黄岩县里面钻。”

“老丈这是如何看出来的?”商辂眉头就是一挑。

“这些天的功夫,咱们黄岩县可是来了不少的士子,都奔着那书塾去了。”货郎干脆放下了挑子,笑着回答,“不说临县有名儿的那些个才子了,就是台州府那边,都来了不少人,别的不说,光是老头儿我这生意,都跟着好了不少。”

商辂闻言,瞧了瞧这货郎的挑子,就见里面全是些胭脂水粉一类的物件,不由得心下了然。

嗯,作为士子里面最出类拔萃的那一拨儿,他当然理解什么叫做“fēng_liú倜傥”了,或者说什么叫“士子fēng_liú”了。

说白了就是去青楼里面装逼,吟诗作赋之余,来个一夕之欢,整出来一堆“连襟弟兄”。

当然了,逛青楼什么的,你不能只撒钱,你还得送点儿文雅的、有情趣的东西,才能让人家记住你,否则,人家青楼里面的歌妓每天接客那么多,遇到忙的时候上下两张嘴一起不闲着,谁能记住你是谁?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送点儿墨宝啊、胭脂水粉啊、绫罗绸缎啊一类的东西了。

第一个是墨宝,送墨宝对士子的要求是很高的,最起码你要出名,否则免谈,随便一个穷酸过来说要给提个字,然后来一宿白嫖……你当你玩崩崩崩还是窑子前线,随便氪点儿也能玩的很爽?护院的打不死你。

绫罗绸缎嘛,对士子的要求也不低,最起码你得有钱,就算不是最顶级的苏丝,你也得送个差不多的,这和搁五百年后做糖爹一样,送“干女儿”爱马仕送不起,奥莱里面的驴牌你也得来一个吧?江南皮革厂的东西,人家敢接你送的出手?

所以嘛,胭脂水粉这种东西,就成了消耗最大的产品了,你得挑着颜色鲜艳的,还得挑着味道喷香扑鼻的,也好在这年月的黄岩县里面,没有什么大牌子的胭脂水粉,寻常货色只要质量过得去,也能糊弄一番,五百年后,化妆品直接作假往外送的还少了么?

毕竟……一般人只认识牌子,和驴牌啊、爱马仕啊,不对是丝绸啊这种一眼就能看出质量如何的东西不


状态提示:第四四三章 见闻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