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明都督>第212章 为大明想出的妙计

李成梁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养贼自重这个办法好是好,但你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能将这伙子贼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结果李成梁也想玩这一个手段,最终却被贼玩死了。

代善笑着直接辩驳:“即便如你所想,熊廷弼真的想利用这场战争来打击对手,那他就不担心自己也成了这场战争的陪葬吗?作为辽东经略,这场战争打的一败涂地,天启皇帝怎么能饶过他?”

皇太极道:“熊廷弼,自有自保之法,第一,他可以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在王化贞的头上,第二。他身后的齐党会一起拼死保他,还有一点,他现在是大明唯一还算知道兵事的文臣,天启小儿还要指望着他和我们斗呢。”

代善就正容道:“八弟揣摩汉人的心思是到位的,但是你所想的也也太过想当然了,你以为天启那小儿真的是一个愚蠢的木匠吗?就冲他支持毛文龙渗透到我们身后辽东,就可以看出,那个皇帝小儿还是有些办法的。”

然后就不去再管这个兄弟,继续站在地图前对着努尔哈赤,其实更是对更多的人说道:“现在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北大门的军队拖着,形成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阵型,那就是一支长蛇阵,而如果这个时候,熊廷弼突然间命令山东的登莱巡抚,利用他手中2000战船,将他手中掌握的3万大军突袭到我们的蜂腰部位,然后熊廷弼带着大军从山海关压过来,毛文龙再在后面兜住我们的屁股,父皇和诸位臣僚小影响了严重的后果吧。”

看着这张巨大的图上的军事形势,在被代善一番提醒,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座的诸位就已经成了明军的瓮中之鳖,全军覆没在所难免。

原先努尔哈赤还想要利用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的打到山海关前,实现他与大明朝隔山海观对峙,最终如皇太极所说的那样,利用这隔绝大明与东部蒙古人的联系机会,用威逼利诱一步步将整个东部蒙古纳入自己的领地之内的宏伟计划。

所以这一次,毛文龙虽然偷袭了后方,兵峰已经指到了赫图阿拉和辽阳的城下,但他依旧不想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被代善这么一说,后背的汗毛全竖了起来,一股灭顶之灾的感觉就在眼前,让他原先想的那种狂妄的野心,立刻就如同被浇了冷水一般,冷静了下来。

皇太极一见,当时大急,立刻上前一步建言:“父皇,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啊,可千万不能就这么放弃啊。”

努尔哈赤就抬起一只手,止住了自己这个八儿子的话:“我也知道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按照你的那种但凭人心就能揣摩一场,关乎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大计的决断。”然后转过身去,久久的盯着那一幅地图看。

皇太极还要争取:“父皇,现在敌人已经彻底的溃败,想来大明朝廷也已经丧胆,如果这次机会我们不能抓住,也就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再现这场辉煌,还能再出现这样的机会,为了我们子孙万代,还请父皇有壮士断腕之心。”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转过身来死死地盯住阿敏:“前线战事已经到了这至关重要的时候,你虽然被毛文龙骚扰,但我希望你依旧能够以大局为重,继续追随着皇上,为我们的千秋伟业,在这里战斗。”

皇太极就想用留住阿敏的镶蓝旗来坚定努尔哈赤的决心。

阿敏虽然在上次损失惨重,但是他现在毕竟还是掌握着25个牛录,等于占了四分之一的兵力,如果阿敏心存疑虑,顾及自己的领地安危,带着他的队伍回去,那么就是对现在自己掌握的兵力一种巨大的削弱,同时他的突然回归,会在现在的队伍里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就会彻底的将如虹的气势打压下来,那样一来,兵无战心,也就什么也不能再做了。所以,现在皇太极希望阿敏能够看清大局,坚定的站在自己的这一立场上,支持自己将这场战役进行到底。

阿敏不是不知道皇太极的心思,但是他被刚刚代善所提出来的可怕可能动摇了心思,更主要的是,上一次围剿毛文龙,已经让自己损失了3000真正的八旗勇士,同时在军资物资上,也让自己遭受了巨大的损耗,而皇帝却在自己战败之后,虽然没有处罚自己,但是却不让自己将那十个战没的牛录补充。

如果这一次,毛文龙四路出击的大军,彻底的糜烂了自己的领地根本,那么自己在整个大清王朝的实力,就将再一次被削弱,手中无兵,身后无民,仓库里再没有钱粮,那么让自己如何在这个强盗窝里立足?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在这个刚刚兴起的强盗集团里,每一天都在血淋淋的上演着,这个时候,以大局为重,简直就是笑话,顾好自己的根本,才是长久立足之利益。

于是就在皇太极的逼视下,阿敏毫不犹豫的站起来,反对了皇太极:“毛文龙上一次被我打的已经是溃不成军,他手中其实没有多少真正的兵了。”

皇太极就长舒了一口气,认为阿敏是在介绍现在毛文龙的敌情,以安现在这些人的心,他的意思是,毛文龙不过是骚扰,不过依旧是癣疥之疾。

结果阿敏话锋一转:“但是这次的情报却实实在在的出乎了我们的预料之外,毛文龙这次出兵兵分四路,都是实实在在的两到三千战兵一路,那么合计起来,虽然他号称8万是个笑话,但是1万是绝对有的。”然后就加重了语气:“是一万真正的将士,


状态提示:第212章 为大明想出的妙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