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抗日之我为战神>第四百六十六章 打了狗有人出头了

在这两天的作战中,五师不仅击毁蒙古军队六十余辆坦克、二十多门苏制野炮。还缴获t二六、bt五坦克,ba一、三、二七型装甲车三十余辆。苏制七十六毫米野炮十七门,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九门。

另外还有四十五毫米战防炮七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十三门、苏制m一九一零式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四十一挺。至于蒙古军队的标准装备莫辛纳干步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大批的弹药则堆积如山。并顺势将剩余的近万名蒙古军队牢牢的合围起来。

这场战役,这些所谓的蒙古人民军除了先前的第六骑兵装甲师主力,以及第八骑兵装甲师一部分之外。在五师抵达的前一天,又陆续增调了一个全部装备t二六坦克的坦克团,两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以及一个兵力相当于一个团的边防总队,外加两个野炮营和一个机枪营。

为了收复其所谓的领土,这些蒙古军队可谓是倾巢出动。这些兵力已经相当于蒙古人民军总兵力的百分之八十,而坦克装甲车,则相当于总体实力的百分之九十五还多。如果这些兵力被抗联围歼,这蒙古人民军就成了一副彻头彻尾的空架子。

在总兵力前后相加,进入兴安北的蒙古军队几乎与王光宇的五师以及骑兵一旅、独立一旅基本相等。在重武器上拥有近百辆坦克、装甲车,以及六十余门苏制野炮和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的蒙古军队。

其火力配置实际上还胜于因为在山地行军作战,师属炮兵只携带了一个山炮营,外加两个野炮连。炮弹数量因为运输的原因,并不是很充足的五师。除了轻武器之外,五师在火力上远不是这些蒙古军队的对手。

在双方兵力大致相等,拥有重武器优势的前提之下,却打的一败涂地。仅仅两天的时间,伤亡、被俘过半,重武器基本上丢了一个精光不说。剩下的部队被王光宇的一个师加上大半个骑兵旅外加一个团给合围在了一个屁大点,一发炮弹下去能炸飞一个连的地方。这么一个结果下来,也就难怪王光宇对这些狗屁的蒙古人民军看不上眼了。

战斗之中不成比例的伤亡数字,让王光宇以为自己对付的不是一支装备也算的上精良的军队,而是一群土匪武装。要知道,王光宇在前一阶段清剿嫩江军区境内土匪的时候,付出的伤亡代价也比这个数字高。

王光宇认为别说是关东军,即便是换了伪满军,甚至是以前的老东北军,在同等兵力和火力的情况之下,都不会打成这个样子。这些蒙古人民军所谓的攻势,充其量也就三板斧。顶过他们这三板斧之后,他们就基本上束手无策了。

一战下来,王光宇和作为主力参战的五师官兵非但没有胜利的喜悦,反倒是感觉到一拳头打到了垃圾堆里。尤其是五师的官兵,更是相当的不满意。好像与这样的军队作战,像是自己主力师的名声被侮辱了一样。

在他们看来,这种军队就连军分区部队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对付,根本用不到他们这个头等主力师。要知道,在作战之中面对着这些装备了坦克、大炮,拥有绝对装备优势的蒙古军队,王光宇原来是准备付出两千人伤亡的。却没有想到,前后相加连原计划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两天的激战下来,王光宇不仅对这些蒙古军队看不上眼,直接称之为垃圾。甚至对训练出这些蒙古军队的苏联红军,也多少有些看不上眼。弟子打成这个样子,师傅的水平可想而知,估计也高不到哪里去。

这些蒙古军队不仅战术、战略,包括身上的军装在内,都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全部都照搬苏军,而且其全部的训练也是苏联军队一手训练出来的。那么他们身后的那些苏联军队真实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难怪当初小鬼子口气极大的喊出来一个师团可以歼灭苏军三个师。要是没有了其强大的火力支援,按照他们的这个战术水平和小鬼子的真实战斗力,还真的一个联队可以打败他们的一个师。

在王光宇看来,如果上级允许自己进入蒙古境内的话,自己一个配属了一个独立旅、一个骑兵旅的五师,不用调集任何的援军。只要保证后勤供应,便足可以横扫这个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所以他才提出来一鼓作气,彻底的解决合围圈子中的这些蒙古军队。

王光宇可以一鼓作气,而且换了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员都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的。但作为抗联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尽管也想将这些不请自来的蒙古军队全歼在海拉尔河流域。但杨震却知道自己不能如此的草率。

这次打疼了狗,背后的主人到底还是出面了。王光宇几乎将这支几乎占据了整个蒙古人民军兵力八成,重装备九成,以及包括了其装备的几乎所有装甲部队的所谓东部集群,吃掉了一大半并将剩下的兵力合围。尤其是王光宇一口气抓了蒙古军队之中,三十多名苏军顾问的情况之下,苏联人坐不住是很正常的。

就在王光宇发起全线反击的当天,那位科瓦廖夫上校就已经绕道经过蒙古境内赶到了海拉尔。他并不是自己来的,而是与苏军驻蒙集群参谋长一同来的。很显然,兴安北省的蒙古军队的形势,让他们背后的苏联人真的是有些坐不住了。

在得到科瓦廖夫过来的报告,杨震却并未急着见他们,自己则渡过海拉尔河与王光宇汇合。他们两个一来,杨震知道自己将这些蒙古军队全歼的计划,恐怕无法实现。苏联人是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六章 打了狗有人出头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