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重生东汉末年>第二百五十一章 塞外之战(十九)

看着“大骆驼”躺在地上,颈项间的热血兀自喷了三尺有余,鲜卑大军中登时寂然无声。要说这个“大骆驼”的功夫,在鲜卑军中也算得是颇强横的,便是有几个能稳胜他的高手,可若是非要在一招之间取其性命,他们自问极难做到。

鲜卑人在战马上短兵相接时与中原不同,他们讲究的是力大招沉,于技巧变化上较之中原则颇有不如。因此,要他们与“大骆驼”对阵的话,若想取胜,则势必要百回合开外了,哪里能像现下张飞那般干脆利落?

因为此时尚未出现马镫,故“大骆驼”坠马之后,直接便躺倒在地,却并未给战马拖着前行。张飞勒定战马,飞身跳下,以腰后环刀割下其级后,随即翻身上马,将其悬挂于马侧。这一番动作虽是于众目睽睽之下完成,却是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

张飞勒定战马,顺势甩了丈八蛇矛上的鲜血,挺矛向鲜卑大军喝到:“敌将已死,谁敢应战?”

霎时间,汉家军兵欢呼助威声暴起,军心士气大涨。

这时,只见又一个全身披挂的鲜卑将军策马出阵,直奔张飞而来。这将军人虽极矮小,四肢胸腹却皆极粗壮,显是神力过人之辈。使一杆与其并不甚高大的身材形成鲜明对比的熟铜所制的大号狼牙棒,哇哇叫着策马冲来。

张飞哪里懂得对方将领口中的鲜卑土语?不过只见适才这个“大骆驼”一招之间便被斩杀后,他还敢前来搦战,便知此人定然不是易与之辈,当下精神大振,更不答话,策动胯下战马向其迎去。

他有意试试这个鲜卑将领的力气,见对方狼牙棒当头砸下,也是不闪不避,挥动丈八蛇矛迎了上去。

只听“当”的一声音色极高亢的巨响,那狼牙棒被震得偏了数寸,擦着张飞战马的边儿掠了过去,而张飞的丈八蛇矛则直接被荡了开来。既然纯粹是以蛮力相击,双方自没有留手的余地,那鲜卑将领是因狼牙棒沉重粗大,本便极难转圜,因此在震开了丈八蛇矛后,亦难以追击。

不过,只这一下交击,张飞便试出来,若是单以力道而论,此人虽较之自己差了几分,却应当不在陈到之下。见张飞脸上洋溢着的兴奋雀跃之色,郭斌便不觉暗暗摇头:这张翼德就是标准的武痴,一旦遇到实力强横的对手,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不过,怕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使得张飞的武艺得以突飞猛进、迅成熟吧?

鲜卑众军见己方这一交手并未吃亏,反而隐隐地将张飞压制住了,这才舒了口气,登时欢呼助威声又适时地响震起来。郭斌、关羽、王越三人见状,均微微一笑,默然不语。

不要看适才那鲜卑武将的狼牙棒只是被格开了数寸,而张飞的蛇矛却是直接被荡开了,便错以为张飞处于下风,这其实是双方武器的特点使然。

狼牙棒本便是以粗大沉重而著称,对方手中这杆熟铜所制的怕更是乎寻常,因此抡将开来时,其棒端的冲击力是极惊人的。这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相似,都是棒杆轻而一头极重,像后世的链球一般。链子打到人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杀伤,可铁球所携带的动能却是极恐怖的,一旦给链子一端的铁球蹭到了,那登时便是骨断筋折。

因此,狼牙棒这种粗大笨重、不利转圜的兵刃,所靠的便是其棒端可开山裂石的恐怖威力,而绝非变化灵巧的招式。

张飞的丈八蛇矛则不同,这蛇矛本便仿佛一杆加长了的马槊,只是为了增大其杀伤力而将矛头改装成了蛇形剑的形状,因此丈八蛇矛整体的粗细和重量都是极均匀的。而为了加强蛇矛的冲击力,张飞使人将矛头一端打造地略微粗过矛柄,使得整个长矛呈现出一种前重后轻的状态。不过,总体来说,丈八蛇矛在兼顾了张飞的特殊要求后,依旧保持着极良好的配重,这在其加强了蛇矛威力的同时,可以使得握持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利于手持蛇矛长时间作战。因为无论是如何身手高明,武功卓绝之人,在战场上都要尽量节省体力,这是在战争这种特殊形态的战斗中极重要的特点。

丈八蛇矛的这种设计,虽使其极易把握,在兼具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使出许多精妙的招式,在面对长枪等较为轻盈灵动的兵刃时亦不至于完全处于下风。然而,这种可以在面对长枪和马槊等一般的武器时挥出重武器压制力的特点,却使得它在单纯的力量爆上,较之狼牙棒、锤、斧、锏等握把短而沉重的重武器,又要逊色许多。这就是为什么适才那鲜卑武将在力道上虽及不上张飞,却可以于力量的比拼中占到优势的原因了。

二马一错而过,双方均未受到损伤,随即跑了个大圈子,又相对冲去。张飞悟性极高,此次虽亦是以硬碰硬,却不再单纯以力量硬拼,而是揉合了梅花拳法中借力卸力的法门。只见他仗着丈八蛇矛的长度优势,以其刃部斜刺里贴上了对方狼牙棒的棒柄处,然后借着其下压的力道往敌人方向斜斜地下压,将这一棒卸了开来。

看到张飞的这一矛,旁观的郭斌等人俱是同声喝彩。自从得到关风龙的看重,被收为关门弟子,张飞便一直苦练梅花拳法。所谓一法通万法通,人类自会使用石头作为工具之前,便晓得以拳脚攻击敌方。因此,拳术脚法实在是一切武术的总源。后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所谓十八般兵器的用法,大多便是从拳法中演变而来。

梅花拳法本便是百拳之源,张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一章 塞外之战(十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