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我的咸鱼人生>247、杨琴的题目

想要在近期回到羊城的计划告破了,想要完成杨琴给的题目,王珏自己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凭什么杨琴认为自己能吧这一些东西弄出来?两个世界的材料发展和物理理论技术都差不多,最多就是方向错了。比如核聚变技术,这个世界依旧停留在和裂变一样的思维状态下,只要找到能约束高能粒子本身性质不变的材料就能完成,可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可取,没有哪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相互抵抗的性质,比如不可能存在硬度很大但是延展性超强的材料,同样很难找到熔点非常高,但可塑性非常强的材料。对于可控核聚变,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重力场约束,一种惯性约束,还有一种是磁约束。后两种是具有可行性的,至少在实验室状态下已经完成了,代表作是中国的神光和美国的托卡马克,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完成可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还要小,这还不算设备的成本,这样算起来,所谓的核聚变就变成没有意义的东西了。但是这是一个证明可行的方式。对于这一些东西,王珏不知道细节,但是在大学中,对前沿物理比较感兴趣的张明,在本科阶段就和一些大牛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不是因为母亲的问题,张明可能不会回到县城,而是在某一个研究所工作。设备的主体还有工作方式,都不是什么秘密,加上这一块本来就被炒得火热,张明知道的更多。不管有没有用,王珏还是把所有知道的关于可控核聚变的资料写了下来,至于所谓的元器件,这一些东西,王珏就不知道了,毕竟没有见过实物。

仅仅是这一个课题,就让王珏感觉到杨琴完全是刁难自己,她凭什么能相信自己能在这个领域有研究?咱新时代的人不讲迷信的啊。

简单的流程,还有思路,甚至设备的主要构型都写出来了,但是要想成功,可能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其次就是超导体。超导体在高能高磁场实验中关系重大,如果能研究出来,对于所有的储能设备,电流使用率都是一次变革,可惜现在所鼓吹的高温超导体最高也是在零下一百五十多摄氏度,这样的温度除了实验室根本无法使用。单质,化合物,多材料结构这个世界都有,王珏国家论文库中搜索到一些东西。不过记忆之中好像有两种材料可以有机会完成常温超导,一种就是基于碳元素的单质,另一种就是铁基超导体,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一些材料会在红外激光脉冲照射的时候,呈现短暂的室温超导现象。这个发现是一个偶然,但是其中的物理变化却始终没有弄明白,大致就是强激光改变了氧化钇钡铜材料内部的耦合,而之所以是一瞬间是因为分子作用力进行了修复。如果能发现一种材料长时间实现这种耦合状态,那么室温超导就能成功。

这是理论上的东西,下面还有一大堆材料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材料没有革新之前,科技想要进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科技的进步又有带来新的材料难题,这两个东西如同双螺旋结构,少了一个,另一个都不可能独立存在。

其中一些合金钢材的,高温材料,耐磁性材料,王珏写了一些,包括的有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多铁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也写了出来,至于怎么实现工业化,那不是王珏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有了这一份材料,至少研究起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接下来就是量子计算机。这个量子计算机王珏知道一点,但是所谓的人工智能,王珏就不敢苟同了。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号称张明世界的三大科技骗局,是不是骗局,王珏不太清楚,但是进展确实缓慢。就说可控核聚变,输出的能量远远低于输入的能量,这有什么现实意义么?而人工智能就更夸张了,大家连人脑的工作原理都不是很清楚,就指望机器的思维能超越人脑,这不是搞笑么?现存在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停留在强大的计算量上面,可是智能不应该是以计算量为标准,还需要情商!至于基因工程也是如此,连基因怎么工作的都不知道就开始移植基因,失败了找不到原因,成功了也没有什么经验留下来。

不过王珏现在不可能这样想,只能把另一个世界对这一些东西的理解尽可能多的写下来。

就这样,王珏一边想一边写,夜里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差不多结束。

可能工作太过于专注,所以王珏弄完之后,手都是在发抖的。

这一份问卷之中,包含的东西太多了,理论的,实际材料,前沿研究,真的搞不懂杨琴怎么会了解这一些东西。

王珏写了思路,但是真正需要研究出来还是需要很长时间,关键是需要大量的金钱,两万个亿都不一定够。

王珏想了想又把一些前沿物理研究方向给了出来,很多都是在《自然》《科学》等知名刊物上发表的东西。这一番操作下来,王珏已经忙到了晚上。

如果这一份接近十万字的文档流传出去,肯定有人会觉得这是一堆疯子说的话。里面的东西太不可思议了。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并不是必须,很多研究都是来源于一个偶然,这才是研究的难点所在。当你学完了所有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发现新的东西。如果王珏有心从事物理研究,时不时的弄出一些东西出来,那王珏就恐怖多了,不说别的,就是王珏手上的这一些材


状态提示:247、杨琴的题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