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趟大明>第七章 咖啡与军制

“也对!见解独特,眼力不差。难怪能十五岁中举。”

“中举很难吗?”周子轩问道。

“哈哈哈哈!中举不难,天下中举几人?”

“这不是难度,而是名额。中举的名额在那里,只能录取这多人。所以就成了难度了。就象金子,存货少,所以贵重,铜的量大,所以一般,树木到处都是,所以不值钱。”

那老爷点头:“让我有点兴趣了。我问问你一件事,最近很多人都要求迁都金陵,你对大明迁都一议如何看?”

明都迁都北平之后,已经过去了五朝,由于北平的气候很差,所以许多的大臣都在上言,请求还都金陵。

大明近几年对迁都回金陵的争论很大,朱见深为此杀过人。

周子轩歪歪嘴说:“一群安乐享受之辈。”

“此话怎说?”那老爷问道。

周子轩双手向着北方拱礼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才是我大明的铮铮铁骨!”

“南京去北方,距离也不远。”管家插话道。

周子轩不屑的说:“我大明之外患只可能是北方,而金陵远在南方,一旦生变,何人抵御?”

“我大明悍将如云,甲士如雨,蛮族安敢窥视?”

周子轩摇摇头:“汉高祖当年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唐玄宗也被胡人叛军赶出了长安,北宋的靖康之耻更是千古之恨。而汉高祖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采纳陈平之计,给单于的阏氏送礼而脱险。唐朝则是借了回纥的精兵才收复长安,而宋高宗则是更为耻辱的向金人称臣进贡。我大明如何?”

那老爷站起身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周子轩兴奋地站起身来:“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立国以来,驱除鞑虏,多位先帝一直牵挂着北方。所以,我华夏有朝以来,外患不绝,可最大的外患从来都是来自于北方。”

“请移步!”

周子轩来到了院子,用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图型,大致和大明的国土范围差不多。

在图型上,周子轩在北平的位置写上北京二字,又在金陵位置上写上了金陵。同时写上了北边的瓦剌和鞑靼,南边的安南和东边的倭寇,莫卧儿帝国,女真,朝鲜。

那老爷皱眉用折扇敲打着手心,良久才说道:“你的意思是……”

“对!对我大明威胁最大的是北方的瓦剌和鞑靼、女真,朝鲜。”

周子轩画了四条北平至四个外敌的直线,又把金陵至四个外敌的直线画出来,说道:“无论是从时间,距离,还是后勤粮草的供应等方面,北平才是最理想的首都。”

说完后,周子轩回到了客厅中,喝尽了剩下的咖啡。

这长时间的讲话,让他有些口干舌燥起来。

而那老爷和身边的两个人,还蹲在地上,看着周子轩画的地图。

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着,声音很低,周子轩听不见。

喝了咖啡,周子轩这才摇摇晃晃的出了客厅,来到了院子。

听到脚步声后,那老爷转脸说道:“致远,从刚才你的分析中看出,你对大明的九边并不看好,对吗?”

周子轩不想再去参加科举,所以很轻松的说道:“九边防务就是个筛子,女真或瓦剌和鞑靼入寇只要上万规模,就没啥用处了。这种情况下,我明军只能龟缩城中,周边战场就被对方骑兵所控制。所以说,九边出事是迟早的,最后葬送我大明的也必然是九边。”

蹭的一下,那老爷满脸怒色的站起来,那眼睛瞪着周子轩:“还请明说。”

周子轩悠悠说道:“如果我大明的军制不与时俱进的话,早晚不是瓦剌和鞑靼人对手。”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

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

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

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

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

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

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

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

小旗10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

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

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

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

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


状态提示:第七章 咖啡与军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