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臣权>194 互相监察的双方

柳苏来信了,在北口城内,庞煌先展开柳苏的来信,仔细看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临安公主在杭州被赏赐的庄园,竟然是在西湖北面的葛岭,而且就是前宋jian相贾似道所住的一个叫做半闲堂的地方。

占地面积很大,柳苏已经接收了庄园的管理权限,应该还算是顺利,毕竟是公主亲自手书的谕令,本来哪里的管事不敢不尊。

整个信的内容平淡无奇,无非是述说到了杭州之后的安顿情况,还有那些他带过去的蒙古小孩和妇女的安顿情况,最后问了公主好,顺便提了一下哥哥和嫂子一下。

这种书信,就算是让暗卫仔细查看,也看不出什么端倪,猫腻主要都在信封上,拆开折好的信封,拿到火上烘烤一下,就会显现出黄se的字体,那是用鹅毛笔沾着柠檬汁写的,具体原理庞煌也不知道,反正记得在哪里看过,现在就拿出来作为书写保密信函用了。

用柠檬汁所写的信函,主要说了江南,至少杭州那一片的情况,情况比较复杂,至少倭寇之说、宗教之说,还有海匪、商贾走私,都简单的叙述了一下,但由于去的时间比较短,只能说个大概,但是在信中保证了会完成庞煌所交付的任务的。

但是也表示了,自己做生意没有哥哥jing通,所以想让柳若秋也过去,那样事情进展会快很多,也会顺利很多。

庞煌摇摇头,心想,柳苏走了。北平这一摊子事情怎么办,随后将信封投掷于火盆里。烧了一个一干二净,他所要做的事情。虽然不见得是坏事,但是还是不要落入其他人眼里好些,大明这个时代,根本也不会有人了解的。

而且以庞煌用几百年后的眼光来看如今的大明,到处都是漏洞,他就算是当了皇帝,也补不过来。

东边的倭寇,南方沿海的通商、安南的表面宁静、云南的梁王、xizang的吐蕃、暂时还不在大明手里的吐鲁番、北方的和林蒙元政权、辽东的金山部、即将崛起的女真辫子、摇摆在蒙元和大明之间的高丽。

这些还都只是隐患,大明朝廷内部呢。即将面临着朱元璋对丞相一系的清理,胡惟庸案,那可是实打实的要死几万人啊。

要是一切自己都不知道,也看不出来那就好了,也不会做事如此小心翼翼,而现在唯恐四处树敌,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布置来,布置去,自己的人手捉襟见肘。四处漏风,才醒悟过来,自己的jing力实在有限,一切从头开始。真的很难啊。

《北平时报》的发行结果不容乐观,原来以为自己在北平府任上已经大力的发展了社学,文化程度不说改善多少。起码普及率要高一点吧。

但是庞煌忽视了北方尚武,江南好文的老话。第一期《北平时报》只卖出去一千多份,还有二百多份是人情的。至于架设在酒楼、饭馆的那些卖报地点,都是门可罗雀,最后还是那些店铺的掌柜们买下来一份,找一个认识字的先生或者落第的秀才,在店里读报,来招揽顾客。

黄子澄曾经就这个问题请示庞煌,是不是要求官府干涉,要求不要掌柜们在店内读报,那样听了之后,谁还买呢?

庞煌制止了这个提议,并特别交代北平知府李锐,顺其自然,千万不要用官府压制,那样本来销量就不好,如果官府参与进来,估计就会引起反感了。

庞煌要求北平商会的人帮忙解决办法,许诺可以将报纸部分版面换上广告位置,但是他们必须要承担起其销售任务,销售数量等庞煌回去再定,但是现在黄子澄只负责发行,排版、审核等问题。

具体的销售,就交给北平商会的胡掌柜去执行,因为庞煌居然在大明看到了街头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可能那就是古代生意人最具有萌芽的广告意识吧,交给他们吧,没有错的。

就黄子澄不满意,觉得好好地书香,却硬要夹杂着铜臭气息,已经向庞煌提出辞去报社的主编位置,但是庞煌没有同意,为什么,无非还是没有人用罢了,要是有人用,谁还耐烦看黄子澄那张臭脸啊。

纯文学加点时事新闻,根本养活不了报社,一期一千多份的销量,喝西北风都没有人愿意帮你刮,这点销量,都对不起那些油墨钱。

但是对待黄子澄也不能太过严苛了,毕竟现在的读书人都太纯粹了,不像是庞煌那时候的读书人,读着书想做生意,赚了钱想当官,当了官还想再读书要更高的文凭,然后有了更高的文凭就当更大的官,当了大官再做大生意挣更多的钱........。

那样的循环,像是黄子澄这样的读书人永远也学不会,不管以后黄子澄的结果如何吧,单凭这一点执着,就能让庞煌佩服他了。

佩服归佩服,但是钱要挣饭也要吃,就算你黄子澄不挣这个钱,我也要挣这个钱来养活你们啊。

你当清华义学不花钱啊,办报纸不花钱吗,还有暗地的情报系统,自己的亲卫训练和装备,都是烧钱的玩意,要是没有海关,就算是有北平银行在后面撑腰,估计庞煌早就破产了,不开几个生财之路,就算是自己有多大的本事都不行。

人在北口城,虽然距离北平不是太远,但是陆地行走骑马也要一天的功夫,又不能天天坐着飞舟到处飞,所以北平的事情,暂时庞煌想搁置一下。

办好手头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亲卫,每宿为一个特别的分队,给了部分的细作名单,让他们去联系,联系之后


状态提示:194 互相监察的双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