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臣权>304 洪武十六年

庞煌让姚广孝去找当时永康、永嘉学派的代表xing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已经基本上猜测出了其中缘由。

才醒悟过来,所谓的永嘉、永康学派流于温州、台州一带的浙江、福建等地,是一些商贾,趁着蒙元时期,特别喜爱收刮钱财,又不计较出身的便利,建立起自己的利益集团,这个集体就是充分的吸收了当时西洋传教士和商贾的一些思想的读书人组成的。

庞煌觉得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在皇权之下的改革开放,会是什么模样呢,他很期待,但是最大的障碍仍旧是朱元璋这个皇帝,如果不把朱元璋说动,那么什么事情都不要提及了,根本行不通。

现在自己提出的建议,朱元璋也不是说不同意,而是每当实施时,就会变得似是而非,甚至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就比如所谓的海关,自己在北平时还好说一些,至少燕王朱棣没有就藩,自己又是驸马都尉的身份在北平做事,一切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实行。

但是近几年,庞煌离开之后的这几年,一切事情都变了,海关虽然一切都还存在,但是一切都变味了,变得和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明朝太监税监差不多的xing质,至少在北平地区,朱棣把握了海关之后,就由一些阉人去cao作这件事了,弄得没有庞煌之前设计的一点意思。

就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洪武十五年渐渐的过去了,洪武十六年的来到。让庞煌看到一点点希望。

有一天,齐泰突然说道:“老师可曾听说。皇上昨i召见尚书大人,听说是又要铸钱了。”

庞煌自然明白。不由疑惑的问道:“铸钱,去年皇上不是下诏禁钱用钞了吗?怎么今年又要铸钱?”

心知朱元璋纵然是出尔反尔,但朝令夕改对于朝廷的名声也是很大的损伤,虽然不懂金融,但是庞煌也知道印制钞票必须要稳定和连续,自坏法制、失信于民只能对于刚刚稳定的局势又显得扑朔迷离。

为了尽快适应大明的皇族生活,最近一段时间,庞煌正好看了建朝后的各项诏书和通告,对于朱元璋实行的制度也有些了解。洪武八年开始印制宝钞,当时为了尽快推广,遂禁止民间买卖金银,但是洪武九年,又诏令税粮可以银代输,洪武九年规定宝钞一贯折米一石,去年自己眼见着朱元璋雷厉风行的禁行钱、专用钞,变更钱钞兼行旧法。

但是今年禁钱令未解除,便要再铸造铜钱。如此出尔反尔。对于商贾的打击是很大的,大明丞相刚刚没有,新的政治秩序成立之初,肯定要有所收获。先不说多少问题,如此一来,海关收税。是该收钱呢?还是该收宝钞。

在洪武十年,规定商税兼收钱钞。三成收钱,七成收钞。交易一百文以上用钞,一百文以下用钱。

现在又要再铸铜钱,货币之混乱也算是罕见了,一年一变,纵然再铸铜钱,势必会造成大明宝钞体系的崩溃。这一点,就连没有学过金融的庞煌都想得到,难道控制了大明皇朝十几年的朱元璋会不明白。在户部主事了十几年的郁新会不明白。

想到这儿,庞煌看向齐泰,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对方好像有暗示,但是自己却是没有一点头绪,于是询问原因。

齐泰却是不正面回答,只是意味深长的说道:“临濠之江南富户北迁的弊端开始显现了。”

庞煌似有所悟,遂后,命情报处全力收集北平富户的消息,同时,给各地海关中所隐匿的情报处成员发出命令,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力收集商户的动向,限时半个月,必须将情报汇集于自己书房等候分析。

当手里拿着所有资料时,庞煌这才明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开始了。也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又要从新铸造铜钱,而户部尚书和百官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从去年九月开始,也就是朱元璋颁布了禁钱用钞的谕旨没有多久,在大明各地纷纷出现大量的伪造宝钞,不过是遮遮掩掩,可是到了今年,各地的收纳的税赋中也有伪造的宝钞出现,又随着发放俸禄流入百官手中,开始的时候,金融意识淡薄的人还没有注意到,但随着市面上通货膨胀和宝钞的迅速贬值,现在民间有的地方,宁愿以物易物,也不愿意再使用宝钞,这样一来,为大明的税赋征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田赋可以用粮食代替,盐、铁、茶等一众商业税赋该怎么收取,在之前有个阶段是采取的收取货物的总量,但是随着大明i渐增多的物流,要那么多的商品做什么,难不成作为俸禄发给官员吧,再拿到市场上销售,收取的还是宝钞。

现在,每个官员都是苦不堪言,本来就很微薄的俸禄。现在更是难以度i,所以针对皇上的这次出尔反尔,因为自己的肠胃,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而另外一件事,看着和伪造宝钞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有着多几百年后世历史经验的庞煌却嗅出一些不简单的味道。

那些迁往北平的富户,受到了朱棣的热烈欢迎,不仅仅事无巨细的将那些人安排妥当,而且比自己还要大胆的是,朱棣竟然从那些大户中抽取了五千壮丁组织了民团,并派自己的亲卫负责训练。

具体的意图想要做什么,不得而知,但是那些商人的地位i渐提高却是一个事实,庞煌感到忧心的是,一部分江南大户基本上都是商贾出身,善于经营海外贸易,而且自己在苏州的时候也知道,不少豪门和海盗们藕断丝连,


状态提示:304 洪武十六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