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臣权>430 未雨绸缪的一些废话
有太多的异议了。

庞煌不敢轻易的去动摇儒家在政治上的地位,却十分巧妙的利用当时的情势将其分立出来几个分支。其他的小学派先不说。在建文二十三年的大明,儒家大的学派已经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

方孝孺所代表的复古理学。姚广孝所代表的激进永嘉学派,还是就是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超儒学派。但是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却不太高,还处于萌芽状态。暂时没有十分明显的代表人物,暗中是以庞煌为首。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他们也在寻求着走向政治官场,因为那样才能稳固的站定脚跟。

三足鼎立的儒家学派格局,让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有些放心,因为毕竟是学术之间的针对,对于朝堂之上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皇帝也感觉到了,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大明储君位置的争端显现,复古理学和激进学派之间的矛盾已经势同水火,两者的领袖人物都知道,当今圣上的地位不能改变,而下一任帝王的归属将见证自己学派的兴衰,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的。

问题是朱标从大明建立之后,就被立为太子,现在已经二十余年近三十年了,没有像是另一个时空中历史中那么早逝的话,继承帝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庞煌虽然不太喜欢这个有些迂腐的太子殿下,但是自己毕竟是局外人。太子殿下纵然有些迂腐,但是对于大势也无法改变。

但是面对着现在的情况,庞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首先,太子在在京师中协助执政是为了锻炼太子的执政能力,同时向全国表示了大明对于大明储君的重视,朱元璋立下训示,但凡太子必须经历监国执政的过程,是为了建立储君对于朝政的熟练程度。

除了这些之外,这种做法也表示了朱元璋的一些无奈,那就是关于北平的事情可以暂时搁置。迁都的确是一个劳民伤财的举动,而且受到的压力也不会小,至少江南的士大夫阶层就不会轻易答应。

在另一个时空朱棣迁都北平,有很深层的原因在里面,从朱棣自己来说,他原来被封燕王,北方是他自己的老巢,根深蒂固,而且经过靖难之役,朱棣得罪了很多士大夫阶层,迁都有利于打击不顺从的顽固势力,有利于他自己的统治。

再从当时的边疆形式来看,天子北迁,有天子守边的思想在里面,有利于打击当时还没有完全倒下的蒙古势力。从地理上看,北京北连朔漠,南控江淮,地理位置优越,也是有利于统治的。

在一定的挑唆下,朱元璋不止一次的有着迁都的情结,但是迁都不好一点,就是造成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容易让自己的子孙们起禁海的心思。

而且现在北方已经彻底平定,只是静静的等待着人口增长后的移民,在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授意下,买的里八剌几乎席卷了八成的蒙古人、女真人、高丽人、日本人在军中,开始西征,一路上不顺则亡。一直打到了帖木儿的老巢。

虽然很少屠城,但是其他方面比当年的成吉思汗还要狠,可能是想要发泄自己屈服在大明朝廷那种怒火吧,而且大明朝廷授意,命令他将这些异族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异族替大明侵略其他国家,吞并、兼并等手段交错着使用,目前在哈密以东的地区,基本上很少有部落存在,基本上都被买的里八剌卷走了。

所以那些蒙族、女真在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都无法翻身,北方现在只是发展的重点,而不是战争的重点,所以在此时迁都的必要在朱元璋的心里又低了几分。

∷∷∷纯文字∷


状态提示:430 未雨绸缪的一些废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