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一愣,没想到皇帝如此不忌讳发问。沉吟片刻之后,回道:“陛下偶感风寒。旧疾复发,并无新症染指,静养数日,按时服药,圣体自会康复的。”
“智光,你刚才说朕患之症乃是心疾,但能猜出朕目下心疾症结何在?你能道出么?”
听皇帝这么一问。智光心里并不惊慌,他此番来京师晋见皇帝,也有随时丧命的准备,他是在赌博,拿自己的性命和佛教的前途在赌博,最大的希望也不过是能在皇帝心中投下一个阴影。撩起一阵风声就足够了。
不过他还是在心里斟酌了半天,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如果自己回答的不当,皇上会随时找到借口诛杀自己,因为在他来之前,心里就有一种不祥之兆,由于太子有子嗣的消息过于震撼。他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也就是说,他锋芒太露了,已经让太多的人感到不安。
皇上之前虽然一直在抑制佛教,但是绝对不会去注意单个和尚,现在事情搞得太大了,以至于惊动了大明每一个角落,利益涉及的人太多。自己的敌人也会越来越多,到底在天子面前有没有诋毁自己,谁也不知道,所以一切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的病情并不算是严重,至少在智光的眼里是这样的,佛教凡是有名点的和尚,一般说都是多才多艺之人。因为他们要迎合各方面的喜好,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则成了儒僧,而对于百姓。他们又成了一个救苦救难的菩萨,医道一途,更是他们的必修之课,因为那时他们装神弄鬼的本钱。
尤其是智光对于自己的医道十分自负,所以他能很入微的观察到皇上的病情,但是正因为这样,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
说的严重了,皇上身边的太医们可不是闹着玩的,被识破之后,难免会有被指责妖言惑众、夸大其词之嫌。但是说轻了,或者落于俗套了,难免又会被皇帝轻视,以至于丧失了今后再见到皇帝的机会。
他在北平就是这样牵住太子朱标的心思,因为太子最忧心的事情,就是无子嗣的诞下,这是全大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他可以就此事装神弄鬼,但是对于面前的皇帝,智光真的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他非常了解皇帝的病因。要说医道精深的太医没有办法救治,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只按常规地从皇帝疾病本身从表疗治,而忽略或者不敢提及更重要的是疗治皇帝的精神、心境。
他们只注意到心疾的外在症状:血脉不通,心烦意乱,心跳过速,脾气反复无常,咽喉干燥,经常暧气,浑身热燥,乃至恶心,头痛,面部时而苍白,时而赤红,常常思绪紊乱,好作幻想,夜半时分,病情加重;天将拂晓,稍为安静,而到了中午,就感到舒服些。以此来诊断下药,按理可见效。
可是殊不知皇帝的疾病除了生理上的病因,操劳过度,殚精竭虑,积劳成疾;更有甚者乃是精神上的深重痼疾,忧虑积心过甚所致。
皇帝出身草莽,早年饱经风霜和腥风血雨,基本上没有享受过安生日子,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登基而改变了,皇上登基已将近三十年的光景。很少享乐,不顾悠闲,勤政于朝。政无巨细,事必躬亲,朝见群臣,批阅奏章,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虽然没有传言中那般辛苦,但是如今大明的疆土却比洪武初那十余年间广阔了很多,随之而来的事情肯定也很多,由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铁打金铸的人儿也要拖垮。皇帝还不到五十岁,病症还不严重,一旦五十春秋之后,体力日渐衰弱,到时候就不好办了。
而现在随着皇子们年龄的增大,而每一派系都对储君之位有了深厚的兴趣,都是天子的骨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皇上莫不是对此事忧心,但是智光知道,就算是,也不能说,不说还好,一说必死无疑。
朱元璋有些玩味的看着智光和尚,他十分明白此时这个和尚的为难,因为智光对于这次召见的心理准备,不过只有半个月而已,他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揣摩自己的心思,也没有足够的情报来源来揣测。
如果不是自己下旨,再给智光一个胆子,估计他也不会有来京师面圣的想法,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向力挺道教的皇上,竟然下旨让他进京面圣。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打算今天杀智光,作为一个皇帝,不会去给一个和尚计较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情,朱元璋始终没有弄明白,那就是他用了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有了孙子,自从得到那个消息之后,智光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堂之上的监视之下,除了朝堂之上,孝陵卫和锦衣卫也分别派人协助了。
可以直接的说,如果智光睡觉说梦话。那么连他所说的梦话内容也会被送到情报处进行分析整理,然后飞报皇上知晓。
但是两三年了,愣是没有一点迹象,智光除了让太子朱标信仰佛教之外,任何花样都没有用,甚至连药都没有给太子开过,更是没有说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语。
但凡参与调查智光的人。都暗自称奇,对他有了敬畏之心,这一点也很让朱元璋闹心,没有想到无形中却助长了智光的些许威信。
朱元璋考虑了很久,才认为,智光和尚要不就是真的有些神通,这一点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