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青云仕途>第1166章 李青云的抱怨

书房内,林忠信和两个儿子聊了几句,就将他们赶走了,只留下了李青云。

看着安静坐着的李青云,林忠信心里就暗暗称赞了一句。

要说这短短数年间,林家第三代谁的成长最快,无疑就是这个侄女婿了。

就连林忠信这样的大人物,都没想到李青云能够在黔州省那样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一步步走了出来。

现在去了滨州市还不到三个月,听说这小子就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真是不枉自己向老朋友张光磊书记推荐他。

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林忠信就瞥向李青云道:“青云啊,在滨州市待了几个月,有什么感『性』没有?”

听了大伯的询问,李青云不敢怠慢。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平心静气的讲述道:“大伯,因为来的时间还不长,我对滨州市的了解,还只是一个直观的认识。不过,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就从我目前的观察来说,滨州市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听了李青云这个笼统的话,林忠信就轻轻皱了皱眉,一摆手道:“说具体一些,客话套话就不用说了!”

面对这位目光如炬的长辈,李青云也很无奈。

他挠了挠头,只能将自己一些深入细致,但却不那么成熟的分析讲了部分出来。

他沉『吟』的开声道:“大伯,滨州市在我看来,可能是整个东三省最开放、最有活力、最有市场气息的一个城市了。”

“无论是整个城市的时尚化、『潮』流化,还是人们的精神气息,都是东三省的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在这方面,即使盛京市是省会、是全省最大的城市,也要被滨州市的光芒所掩盖……”

“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滨州市在省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地位。这些年来,它和盛京市的gdp总量差距,一直在缩小之中。”

“这其中,固然有滨州市整体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逐渐陷入颓势的缘故,但是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啊!”

听着李青云渐渐深入的讲述,林忠信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很有几分喜悦。

确实,李青云刚刚说的滨州市的这几个特点,之前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

但是其他人提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却都没有李青云这样肯定的气势,多少有些模棱两可的感觉。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一些经济学家、学者,不敢过于得罪辽东省的省会、政治中心——盛京市。

说起来,盛京市在华夏老一辈人的心中,有着很特殊的感情。

作为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哪怕是盛京市的经济情况早就“今不如昔”了,可在国内很多经济界人士对各地经济掉队现象痛心疾首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将它包含在内。

对于盛京市,大家的宽容度一直很高。

这也使得滨州市即使经济总量早就超过了对方,在省内的重要『性』也只能屈居第二位。

省内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城建拨款,盛京市的优先级别,一直都在滨州市之上,甚至高出还不止一点半点。

这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

当然了,辽东省委书记张光磊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更不会仅仅将目光放在盛京市的身上。

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将自己好不容易请回来的“干将”,放在滨州市了。

默默回味了一下李青云刚刚的讲述,林忠信就伸手做了个手势道:“嗯,有些道理,你接着说。”

李青云轻轻点了点头,接着开声道:“一直以来,咱们滨州市的人均收入,都是全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高的,是东三省名副其实的最富裕的地区。”

“但是,滨州市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也渐渐沾染上了其他城市的一些弊端。比如城市的服务业划分不够细致,城市发展缺乏推动力等等。”

“另外,随着东三省这些年来提出的大力发展省会城市的口号,资源向盛京市、春城市、冰城市倾斜的情况越来越明显。这对滨州市来说,无疑加大了发展的难度……”

李青云这番陈述并没有丝毫的夸张之处。

事实上,东三省地区对省会的偏爱,一向很明显。

因为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东三省的三大省会,都是副省级城市。

其在各省的话语权,比省内的其他地市要强出了好几筹。

而滨州市,虽然也是副省级架构,但因为地处偏远,又是海滨城市的缘故,在文化和居民的生活习惯上,都显得有些另类。

这样的滨州市,自然也不太受省领导的待见。

实际上,作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滨州市本来绝对有机会成为连接东北亚经济的桥梁。

但是却因为省里的扶持不够,加上省内兄弟地市抢夺投资资源等重重因素,渐渐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李青云心中是十分惋惜的。

今天没有外人,在大伯面前,他索『性』一股脑将这些积压心头的话都吐槽了出来。

听着李青云的抱怨,林忠信就笑呵呵的说道:“哦?看起来挺有情绪的嘛。你说省里不支持你们滨州市的发展,可你们滨州市也给省里贡献过什么啊。你们市里在经济这一块,不都是直接归国家管的吗?”

林忠信说完之后,李青云的眉头就是一扬。

他看向这位大伯


状态提示:第1166章 李青云的抱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