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宋新梦>第二百三十八章 格物组长

朱熹一行前脚刚到特区,王老先生一家后脚也到了。

王云志本来早就嚷嚷着要来特区了,不过王老先生一家人在新化正过得滋润,那白溪书院名声一日盛过一日,王家因此受益匪浅。

在这个年代,辗转数千里的迁徙毕竟不是小事,王老先生和王二先生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为了王云志的前程,举家再一次远程迁徙,辗转来到了特区。

茅庚那一次与王家萍水相逢,就许下宏远,号称日后可以让王云志拜当今四大名家之一为师,却说陆九渊就是四大名家之一,考虑到陆九渊早早就到了高雄特区,与茅庚的关系自是非同一般,只要读过《特区新报》,就明白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这时代陆九渊的心学还不大为大宋儒学界普遍接受,王家就觉得陆氏心学不属于主流儒学,所以任凭王云志如何闹腾,王家二位老先生只是奉行一个拖字诀,就这么守着白溪书院,一晃眼就是两年多。

后来又盛传朱熹要前往特区,而且越传越像真的,王老先生和王二先生勤于读报,两人分析报载有关特区的各项信息,最后得出结论,朱熹丈量土地最终难以施行,很有可能辞官不干,至于辞官之后,或许真会前往特区。有鉴于此,王家这才毅然决定举家前来特区。

王家这两年搭上茅庚的顺风车,每月都有不少进项,所以不差钱,来到特区,立时就买下了一栋房子,安顿了下来。

茅庚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找个机会就将王云志推荐给了朱熹,朱熹一方面很满意王云志的智商,另一方面看茅庚的面子,收下了王云志这个少年弟子。算起来,王云志成为朱熹的弟子还刚刚五天时间。

昨日朱熹答应出任格物院长,当时茅庚也大致介绍了一下格物院是做什么的,又是如何运作法,但朱熹一时也没有弄得太明白。今日便召集一众弟子分派工作。

此前陆九渊的建议就颇合朱熹的心愿,朱熹昨日已跟茅庚提出,要将自己的一拨弟子带进格物院,茅庚当时很爽快地答应了。

按照茅庚和穿越众制定的计划,初期格物院的规模是一百人,进入格物院的人当然不能滥竽充数,一开始茅庚老丘拉出了一个名单,这个名单的人数还不到五十。既然人才缺乏,退而求其次,朱熹的一众弟子只要稍加培训,格物的水平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大可以作为格物院的辅助研究人员。因为最起码这些人的的智商水平就很高,否则做不了朱门弟子。同时这么一来,还有千金买马骨的示范效应,穿越众表示,要是学习儒学的学子们有百分之十的人由文科转向理工科,大宋工业化就不会缺人才了。

朱熹刚来特区,就有十个弟子跟随,随后又有弟子跟来,加上王云志,现在在特区的朱门弟子已经有十五人。

朱熹对自己的弟子还是很有信心的,朱熹决定将十五个弟子分派了到各个研究方向,鉴于铁甲战车是重中之重,黄干、陈淳、杨履正、黄义勇、杨骧和赵唐卿被分派到了铁甲战车组,而郑可学、杨至、刘砥、欧宁、童伯羽、杨道夫、周谟和徐宇则被分派到了别的组。

本来王云志也是分派到铁甲战车组的,但王云志某日在茅庚那儿目睹了神奇的电机转动后,就迷恋上了电学,因此特地跟朱熹请缨,征得朱大格物院长的首肯,去了电学组。

第二天,朱熹带着一众弟子来到格物院,格物院是一栋四合院式的两层楼房,大门的上方挂着一块物院”,这三个字正是朱熹所书。

老丘和小卢早就在门口等候,老丘是格物院的副院长,小卢则刚从大宋军中调到格物院,两人这是欢迎新领导来了。一看到朱熹一行,老丘就绽放出亲切的笑容,将朱熹一行迎进了格物院。

朱熹跟着老丘和小卢在格物院走了一圈,再回到院长办公室,终于弄明白一件事,这格物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老丘在安排,有他朱熹和没他朱熹暂时是一点影响也没有。

至于各个格物组,要不就是“哈唐海归”唱主角,要不就是茅庚师徒唱主角,朱熹分派的人暂时还毫无头绪,能打个帮手就不错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熹早有心理准备,老丘一开始还怕朱熹一生气会甩手不干,但朱熹老先生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老先生真是好修养啊!

朱熹心道,只要让我朱熹参与铁甲战车,让我的弟子参与特区的格物大业,我就心满意足。我朱熹不在乎那些虚的,漳州知州的官我说辞便辞,我还在乎什么权和利呢!你茅特首的特首官儿貌似连七品都算不上,随便一个县就比特区大多了。特区的格物院恐怕连九品都排不上。

格物院中午供应工作餐,朱熹在老丘的陪同下一起吃完工作餐,立即就召集铁甲战车格物组开会。

铁甲战车这个格物组的组长是赵余春,赵余春年纪刚过四十,后世学的是农机专业,在大学就学过履带式拖拉机的原理,说起来哪怕只是学了点皮毛,这点皮毛学识也足以让他荣膺12世纪的战车专家。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赵余春还真搞过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他穿越前就是干农机的,他和几个合伙人共同经营一个小有规模的农机厂,他那厂生产的农机在国内排不上号,但比那些山寨农机又强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还能出口,比如出口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穿越前赵余春刚刚前往马来西亚签了一单农机出口合同,然后在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八章 格物组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