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义高堂身子可安?”
“家母尚好。”
“子义可读论语?”
“略微看过,尚识得一些。”
“可闻‘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语?”
“……知、知也……”
“如今子义避祸辽东,徒留老母在南,虽事皆言之,母亦允之,然,这岂是‘游必有方’的道理?自家孩子出门在外,乃是避祸,老母在家,岂有不日日流涕,夜夜忧虑耶?”
“……唉,无能为也!无能为也!不孝之子,无能为也!”
眼见太史慈这般唉声叹气,神情阴郁,许烈趁机说道:“子义,我可助你一臂!只是不知你是否愿意。”
“君侯有何妙策?”太史慈闻言,顿时喜出望外,急忙问道,眼眸之中,充满了殷切期盼。
许烈拍了拍太史慈,说道:“如今天子身在关中,为李傕郭汜所持,一时之间,自然是不可能在子义这事上有所处理的。因此,我的办法是,希望子义能携母随我入兖州,我虽不能主宰天下,却有一州之军,虽不能令传九州,却有一州之威!任他是朝廷高官,亦或是匪寇贼子,但凡子义之母在我境内,我定然能护其周全,毫发无损!”
许烈一直注意着太史慈的脸色,见其无有反感,继续说道:“子义之为人,我已尽知,万军围城,为报继续粟米之恩,尤愿单骑冲阵,以报此德,此所以大义附之于子义也;子义之能为,我亦尽知,冲锋陷阵,料敌形势,皆乃上品,此般人才,我岂有不倾心者也?”
许烈的话说得很清楚了,他敬佩太史慈的为人,赞赏太史慈的才能,愿意为他提供庇护,只要他愿意带着母亲跟许烈去兖州,无论是朝廷之命,亦或是匪寇之祸,以许烈之力,皆能御之。
至于说不去兖州?
那还能怎么样啊?我又不可能瞬息千里跑到青州来庇护你妈,跑到辽东去庇护你。
太史慈是忠义之人,也是孝悌之人。这么多年来,避祸辽东的经历,他从来不觉得苦,只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母亲,自己一个人,身强体壮,武艺高强,自然是逍遥自在,纵横天下,可是老母亲年纪大了,家中又少了自己这样的劳力,甚至连日常所用都需要孔融接济一下,而且还有这样一个混乱到贼寇公然攻打州郡的青州!
可想而知,自己老母亲到底是过的什么样的日子!
太史慈细细思索,明白许烈的意思,也能感受到许烈的真诚,良久之后,抬起头来,随即退后一步,单膝跪倒在地,抱拳道:“太史慈,拜见主公!”
许烈大喜,还有什么比收得将才更高兴的事呢?当即伸手将太史慈扶起,笑着说道:“我知子义,真丈夫也!能得子义,天幸也!”
太史慈顺势而起,也是既感激又高兴,说道:“主公,慈这边回家收拾东西,带老母而来!”
许烈道:“好!不若我遣人随你同去,也好相助于你,如何?”
“不必劳烦军士,此事易如反掌,三日后,日中之时,慈必携母而至!”
“好!我大军在侧,便候子义三日!”许烈握着太史慈的手,信誓旦旦地说道。
“主公,事不宜迟,我这便与孔府君辞行!”
许烈点头一应,太史慈便径直往孔融处而去,许烈也回住宅去收拾东西,待会儿过来拜别孔融,先搬到军营去住,毕竟只有三日时间,对于商量的降虏之事,还得好好安排一番,以免之后措手不及。
……
许烈拜别孔融,自是没有什么波折,只是因为招揽太史慈一事,被孔融数落了几句,埋怨许烈抢他人才,许烈知孔融对武人心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陪笑几句也就过去了。
想也想得到,太史慈拜别孔融时,孔融肯定是出言招揽了,只不过以太史慈之为人,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何况,说实话,太史慈估计也不觉得孔融能护他母亲周全。
于情于理,太史慈都不可能答应孔融的请求。
都昌城外,许烈军大营。
三万之众的降虏此时正面面相觑,不知为何忽然将他们召集起来,原本他们皆是手无寸铁,也就将之看管在一起就完了,现在还专门招呼他们,所有人都感到很奇怪。
正在众人不知所措之时,一列军队冲了进来,杀气腾腾,众降虏莫敢不避,好在军士看起来凶神恶煞,倒也没什么过分的举动,而后只见一群将官装束的人进入俘虏营,直奔将台。
不一会儿,一人站到了将台之上,降虏之中,很多人都知道,他,便是许烈!
许烈此时仅着兽面连环铠,未戴兜鍪,两手空空,非要说的话,便是身后还有一袭帅袍随风舞动,猎猎作响。
许烈看着下面的降虏,扫视了一番众人,而后大声说道:“尔等可知,我乃何人?”
不待回答,许烈便自行说道:“我乃是大汉兖州牧兼沛国相,谯侯许烈!我同时也是击败你们的人!”
话及此处,只见众人眼神之中已然有些畏惧,许烈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我更是百万黄巾安居乐业的扶持者!”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早先黄巾百万之众寇略兖州,贼首张饶身亡,我于阵前摆锅釜两千口,分食于众,而后百万黄巾请降!我将其安置于兖州,分给农田,配给粮食,此时他们一个个的都摆脱了往日吃上顿不知下顿、今日有命不知明日是否还有命的日子!”
“他们如今在我治下,为我所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