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末代驸马>第一百四十六章 接战3

李自成左手持缰,腰悬宝剑,端坐在自己的爱马乌龙骓上。自为帝之后,出则坐轿,入则乘辇,他已很少再骑马。

在距李自成不远处,竖着一面闯字大旗,那是老闯王高迎祥命人所缝。黑水峪惨败之后,李自成继承了这面旗,也继承了闯王的名号。

这面旗帜随他南征北战,见证了他的惨败,也见证了他的辉煌。对于新归顺的将士,这面旗帜看起来或许又破又旧。但对于那些跟随他从河南打到京师,尤其是原先老八营的将士,这面旗帜是闯军的魂。

只要它还在,闯军永远都不算败。

李自成此刻把它挂出来也是这样的意思,他要让全军将士看到这面旗,以及他本人。自出井儿峪和宽佃峪之后,全军已成有进无退之势。

这一战若是败了,别说保全北方,就是全员撤回河南或许都是奢望。所以,这一战,他必须胜。

在他身后半个马身,宋献策和李岩骑马并排而立。两人眉头紧锁,想着不同的事情。

从山海关一直延伸到山西境内,塞边长城千里之长,而且多有破损。在崇祯一朝,清军就多次越过长城,威胁京师。

此刻九边之兵尽皆逃散,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拦截清军入关。他们可以轻取山西,就一定可以从河北长城附近直接杀入京畿威逼京师。

可以说,整个北地都在清军可以攻击的范围之内。

这也是李岩在山西大部被多铎所夺之后,提议李自成将天津重新交还给周显,让周显之军来牵制清军。他甚至提出大军即刻撤回河南,先稳住局面,再徐图扩张的建议。

但他的意见不仅没有得到李自成的支持,还招致了大部分将领的反对。

李自成好不容易夺取京城,登基称帝。如果连北地都守不住,那他这个皇帝算什么,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他出身布衣,深知创业之艰难。如果从京畿撤离,他丢的不仅是整个北方,还有凝聚起来的士气军心。

非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轻易撤出京畿的。

而天津乃京师东侧门户,交给周显是容易,但将来想要再要回来就难了。最重要的是,他不信任周显。

唐通、白广恩归附自己,但转瞬间就又投靠了清军。崇祯帝虽死,但朱慈烺在南京称帝,大明的影响力还在。

李自成最担心的是新明与清军结盟。让周显驻兵天津固然可以牵制清军,但谁又敢肯定他不会从南出击闯军呢!

所以,李自成宁愿让李过率近三万士卒驻守天津毫无作为,也不愿让周显渡过运河北来。至少在目前河北境内,闯军依然占优。

而闯系诸将不愿意离开京城的原因则更为简单,私心作祟。

自入京之后,他们各个都赚的盆满钵满。王府候宅,遍地良田,妻妾成群,人人都活在富贵窝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岂愿离开京城返回河南?

无法阻止最终的决策,李岩只能尽力为李自成谋划。李自成妄图一战而胜,但李岩觉得当前情况下很难实现。

他内心十分忧虑清军会从其他方向突破长城,以和夺取山西类似的方式截断闯军的后路。因而他竭力劝服李自成让刘芳亮留守营州,以做后援。这样既可以防备被清军抄袭后路,又可震慑在京畿周边的诸多心向大明的乡绅豪强。

李自成同意了此事,但李岩知道这一切都不算结束。

在陕西全部,山西大部被清军所夺的情况下,即使这边击败了眼前的多尔衮,恐怕也对大局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况且眼前的清军多为骑卒,或许能击败他们,却很难围歼。他最怕的是和清军在这里打成持久战,到时候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那时才是闯军真正的灾难。

自进军陕西之后,闯军的发展太快了,实力扩充的也太快了。基本上每个将领都认为到享福的时刻了,以为天下已经在自己手中了,而没有费心去经营新夺取的地方。

这样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一场败战全军溃败,士气尽丧。

这些日子李岩一直不由得想到这样的场面,内心苦闷异常。而偏又不能对别人说,以免开战前影响军心士气。

而宋献策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有智才,一个“十八子当主神器”的箴言让他成了闯军的军师。但却无大略,他看不清整个天下的形势。

宋献策所看见是在京畿的数十万大军。论形势凶险,现在哪里比得上在南阳与孙传庭对战之时。那个时候,他甚至做好了独自逃走的打算。

但最后是闯军胜了,十数万官军全面溃散,孙传庭身死阵中。闯军顺利夺取了陕西、山西和整个北地。崇祯帝自缢而亡,李自成在京城称帝,而他也荣耀加身,被封军师。

从一个人人可欺的算命先生走到今日,也真算是光宗耀祖了。他不像牛金星那样有很强的权力欲,苦心经营,想尽办法博取李自成的眼光。也不似李岩有经天纬地之才,时时以天下为己任,急侠好义。

他一生最敬刘伯温,他都为自己想好了。等李自成坐稳了江山,他就退隐山林,然后安安稳稳的养老。

对于眼前的这一战,他对闯军充满信心。他转头看了看李岩那张难看的脸,心中一直想不通他到底在忧虑什么?

突然间鼓声大作,战马嘶鸣,八千左右蒙古骑兵越阵而出。初时缓慢,然后逐渐加力,竟是清军首先发起了进攻。

李自成脸色微变,眉头高高蹙起。

清军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六章 接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