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479章 生丝
还没有摆脱饥荒就在46年开始了恢复蚕丝的5年计划,先锋军却提前横切了一刀。

二战对占世界不到10的华夏蚕茧丝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毁灭,甚至对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让他们的生丝行业也缩水了一半。

考虑到战后生丝市场的巨大空缺以及未来华夏被西方经济封锁,三巨头在44年起就已经推行了蚕丝计划。

先锋军把流落西南的郑辟疆和费达生请来,创建了先锋军自己的蚕丝专科学校,并在占领地开始有计划的扩大桑林和蚕丝的规模。

当初先锋军最先占领的地区就是中南半岛北部,这里相对南方来说更适合桑林的生长。先锋军手中有大量的土地,种植的粮食已经满足自身需求,有更多土地可以空出来种植经济作物,除了橡胶树等,桑树也算其中之一。

东南亚北部很多地区适合种植桑树,适合养蚕,尤其是在海拔高点的山地,后世泰国越南和同纬度的印度等国就纷纷发展蚕丝产业。

桑蚕不占用水稻种植最繁忙的时间段,还能赚取额外的收入,才成为水稻产业的绝佳搭档。

先锋军的低保政策有工作和没工作的待遇差别越来越大,除了儿童和老人,包括女性在内,只有工作才能获得较好的低保待遇。很多移民来的农村妇女没有一技之长,倒是种田和采桑还算容易做到。先锋军虽然产业工人的数量不足,但这方面的劳力却比较充沛,使得先锋军的桑蚕产业快速发展了起来。

45年受到二战的影响,世界生丝产量从二战前的五六万吨一下子缩水到了四千吨。虽然日本人更惨,生丝产量更低,却有先锋军的生丝产出,比原历史的五千多吨少的并不算多。

当年先锋军生丝出口首次超过了一千吨。

之后先锋军怼英法的战争并不影响内陆地区桑蚕业的发展,先锋军从日本人那里搜刮来的一些设备和技术也极大的促进了一把,只是产业发展时间尚短,人力还是欠缺,就算先锋军早早规划,并建设发展了6处国营大型桑蚕产区,上马了不少机械设备,发挥出了集约规模效应,至今也没有突破万吨大关。

但东联国旁边还有华夏,47年就从华夏进口了一千多吨生丝和五千多吨蚕茧,部分利用华夏充沛的劳动力在当地设立的加工厂加工,部分运回东联加工,才终于让先锋军的蚕丝绸各项总出口量超过了万吨。

日本政府推动桑蚕计划却挡不住民间对粮食的需求,桑林在48年才开始成规模,之前蚕丝

生产自然谈不上恢复。华夏重新陷入战乱,同样没法大规模恢复生产。还是先锋军的加入,才硬生生地推动着让世界生丝总产量超过了万吨,其中先锋军生产和控制的数量占据了其中的七成还多。

就算战后欧洲经济不景气消费不足,但美国人的生丝消费早就超过了两万吨。就算尼龙等化纤挤占了丝袜和降落伞等市场,但这些化纤产品同样不便宜,剩下的睡衣、内衣和头巾、领带等商品对蚕丝需求依然迅猛。

最关键的是先锋军手捏着全世界大部分生丝并不只是出口原料,在消耗吸收日本和法意等国的丝绸产业设备和技术后,再结合华夏传统丝绸技术,大规模展开了成品加工。

英法和先锋军谈判时,就有挟制生丝市场的打算,当初胡雪岩就是这样被打压下去的。

这一次就连美国人也掺杂其中,但先锋军产业一条龙的打算让不少人的主意落空。

华夏在解放前被日本丝绸行业压制,解放后因为经济封锁以及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粮,发展产业也有意识的限制了丝绸这类奢侈品的规模,在西方世界有意打压下,后世亚洲高档丝绸的代表已经成了日本。

三巨头打算借这个垄断世界蚕丝的机会扭转未来的不利局面,重新打造华夏丝绸品牌的光辉。


状态提示:第479章 生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