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1942风起南洋>第097章 两弹

“终于能自己生产子弹了!”正月里的最后几天,赵易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让他也禁不住激动万分。

军工确立的第一个目标,一枪一炮两弹中,其中的一弹就是子弹,确切的说是9毫米鲁格子弹。

冲锋枪消耗的弹药太快了。

通过上一次战斗,李衡已经总结出了战斗消耗弹药的一个平均数。后世冲锋枪300发的弹药基数不是没有原因,先锋军目前的条件却连一个冲锋枪弹药基数都达不到。先锋军扩充到三万多人,这一段时间不过从美国人那里运来了二百万发9毫米子弹。平均一个人才60发左右。就算是只装备到主力团,一个弹药基数也难满足。更何况,有时候战斗起来,一个弹药基数可不够。

弹药基数只是基础,不是标准,不同的战斗,需要根据情况调节数量。或许一场战斗就需要2个基数,或许只用0.5个基数就够了。

根据上一次和日本那个大队的战斗,参谋部已经计算过了,0.5个冲锋枪的弹药基数绝对不够。日本人不同于泰国人,打起来很顽固,很容易打成消耗战。按照冲锋枪的高消耗量,先锋军每个士兵一开始携带三个弹匣根本无法战斗全程使用,之后还是需要再进行弹药补充。

先锋军一直强调的后勤运输派上了用场,但只有运输,没有多余的子弹,就尴尬了。

美国人的援助却受限于运输条件,暂时没法继续扩大。

驼峰航线运输量现在比原历史多一点,但也多得有限,得优先供应驻华美国陆航的油料、弹药和零件,还要供应华夏国内的需求,留给先锋军的运力就更少了。二百万发子弹就有三十多吨,就算用c-46运输机,除去携带的耗油等,也得一二十架次。先锋军的地盘上倒是修好了三座机场,可美国人调拨过来的运输机和飞行员有限,再多机场也没用。

除去9毫米弹药,先锋军还需要7.92毫米的毛瑟子弹。

43式机枪已经开始装备,除了留了部分九六式消耗缴获的日军和泰军子弹,先锋军的机枪基本上统一到了7.92毫米口径。该口径的毛瑟子弹也是需求激增。

“我们没有足够的机器,缺少大型机器设备,很多工序还得靠人工操作简陋的小型机械。加上原料的原因,一年内,生产量不会太高。一个月后,月产量能稳定在一百万发左右,磨合熟悉三个月,三个月后产量逐渐提高,半年后产量能再翻一倍。”李衡汇报时对子弹产量时还特地提醒了下,“这是建立在只生产一种子弹口径的基础上。”

“那就以9毫米子弹的生产为主。”赵易没有犹豫直接执行原定方案。

在建立生产线的时候,三人就已经确定了以9毫米子弹为主。

“这个时候国内并不生产9毫米手枪子弹,我们只能全部指望美国人。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没了子弹,再好的冲锋枪也成了摆设。相反,国内普遍生产7.92毫米毛瑟弹,甚至产地不止一个,存货多,有钱就能买到。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先生产9毫米子弹,争取工业化生产把产量提上来。”赵易的这个方案也得到了李衡和叶关的认同。

只要有9毫米子弹,先锋军的冲锋枪就能在丛林战和乡镇的攻防战中占据主动,守住根据地的底线。

仅仅这点子弹生产量是不够的,赵易特地嘱咐了一点:“美国进口的子弹也不会停,复装工序要做好。”

现有的生产线产量还能增加,但原料跟不上。

“发射药的生产刚摆脱实验室,产量不足,现在一个月不足半吨。其余要靠美国援助。”李衡的报告中就提到了原料不足的问题,“铜产量日产不足0.5吨,铅锌矿产量更低,需要从国内购买。”

发射药的问题还不算严重,毕竟一颗9毫米子弹装药不过一两克左右,一百万的产量,进口两吨发射药足够用了。可铜和铅这些金属的产量,却限制了子弹产量的提高。若是从美国进口这些,和直接进口子弹没太大区别。

美国人大规模生产起来,子弹成本压得很低,援助给先锋军的价格也不算高,仅仅从成本来考虑,现阶段买子弹更合算。而且现阶段受制约的不是先锋军有没有钱,而是驼峰航线的空运能力。

日本人已经越来越关注这条驼峰航线,上个月运输量下降和日本人加大拦截也有很大的关系。

或许驼峰航线的空运量到了明年能有很大改观,但先锋军最为紧张的还是今年。

自己生产是托底的,避免最坏的事情发生。现阶段,先锋军的子弹还是以美援为主。

复装子弹,基本都用在了日常的训练。

先锋军的武器,无论是冲锋枪还是机枪,自动退弹下,子弹复装个三五次,弹壳就差不多废了,再用就很容易出危险。

复装子弹因为密封性和弹壳变形等原因,总是比原装子弹差点。平时训练还问题不大,若是在战斗中出现了卡壳和臭蛋等问题,尤其是先锋军多数是自动武器的情况下,很容易致命。上一次战斗中已经出现了几起这样的事故,赵易干脆决定,不是到了万不得已,不会轻易采用复装子弹。就算用复装子弹,也严格禁用二次复装子弹上战场。

同样,不到万不得已,先锋军也不会采用国产的7.92毫米毛瑟弹。

一个是不想跟国内抢弹药,再一个是国内产的弹药,质量上比起美国人的欠缺一点。要么尺寸大小不合适,要么装药偏多偏少,要么药渣残留太多,平时用在手


状态提示:第097章 两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