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美国大富翁>第二百三十六幕 越界的人,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尽管战争依旧在持续,但是北方的写作者们,却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编造故事的机会。

这些故事真真假假,一边让北方的读者感觉到疑惑,一面又让南方的读者感觉到迷惑。

虽然,现在依旧是南北战争的初期,但是不知为何,却连所谓南北战争后期的鸡汤故事,都已经出现了: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后期,有一天深夜,北部的奥特将军正在灯下研究作战计划,这时,有部下进来报告说刚刚在战场上抓住一个南方士兵,疑是来刺探军情的间谍。

在刺眼的灯光下,这位南方士兵是又冷又饿,满脸的疲惫,他不停地解释说他不是暗探,只是想家想疯了,趁着夜色逃跑,不料却误入敌方阵营。奥特将军神情冷峻,细细地观察了许久,忽然,他大声地命令部下:“给这个小孩弄点吃的,披条毯子,看这场战争,把这孩子整成什么样儿了!”等那位南方士兵吃了东西,暖过身子,奥特将军又下令将他送出前线,并叮嘱道:“快回家吧,再也不要回来了。”

看着奥特将军的所作所为,部下有些吃不准,说:“将军,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间谍吗?”奥特将军意味深长地说:“什么都可以伪装,但思家念亲的表情是装不出来的。因为此刻,我和他是一样的心情。”

1865年4月9日,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众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镇,在一个叫迈克林斯家的二层小楼里签署了有关南方投降的协议。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每一个人都向房主迈克林斯要一点东西作为纪念。不一会儿,客厅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被买走了,只有那个签字投降的桌子还留在原地。奥特将军也想带一点东西回去,可是,凭他菲薄的薪水要买走那张带有大理石桌面的桌子几乎不可能。

正在这时,房主迈克林斯走过来,说:“这张桌子的意义非凡,就送给将军您作纪念吧。”奥特惊诧不已,问道:“这个太贵重了,为什么白送给我呢?”迈克林斯诚恳地说:“将军,您还记得当年您放掉的那个南军士兵吗?他就是我儿子。”

如果说这样单独的一篇文章的出现,还是偶然,但是当媒体上出现另外一篇有关于了林肯总统的文章时,氛围就有些变了。

这个故事,并非是在美国报业集团旗下的媒体发布的。

甚至,最初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人看到它。

但是,当它以小册子开始传播的时候,却将包括道格在内的所有人,都受到了惊吓。

至于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是一个有关于林肯总统遇刺身亡的故事:

华盛(和谐)顿市,一个薄雾初起的夜晚,福特剧院上演的滑稽剧逐渐进入**。剧场包厢里,林肯总统与他的夫人一起欣赏着,他忙于政务的神经,只有在此刻才能得到调节。这时,一个行踪诡秘的人走过二楼走廊,突然进入总统包厢。那人掏出手枪对准林肯头部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林肯倒下了。这天是1865年4月14日。

总统被刺,剧院顿时大乱。趁医生赶来抢救林肯之机,凶手逃离剧院。警卫赶出追捕,刺客被击毙了,事后查明他是出生在美国南方马里兰州的一名狂热的蓄奴制拥护者。他的行刺,正是南方蓄奴的庄园主策划的政治暗杀行动。

为什么这些庄园主如此仇恨林肯呢?

原来独立后的美国,最初分为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蓄奴州。北方主要发展工业,主张废奴制,南部以农业庄园种植为主。种植业特别是种棉花需要大量劳动力,庄园主为了赚更多的钱,顽固地坚持蓄奴制,大量使用黑奴。黑奴是北美殖民地开拓时期,被西方奴隶贩子从非洲大量贩卖到北美大陆的黑人。他们被关押在庄园里,不仅每天要干十**个小时的工作,而且还被庄园主任意毒打、杀害,甚至如同牲畜一样被出售。他们终生没有人身自由,连他们的孩子生下来也是奴隶。

南方各州庄园主对黑奴惨无人道的残酷迫害,不但激起黑奴的反抗,也使美国民众,特别是北方各州的白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市民深感不满。这些有正义感的白人掀起了废奴运动,主张解放黑奴。在报刊书籍,及通过演讲,废奴人士抨击蓄奴制的残忍和不文明;他们还帮助一些黑奴逃到主张解放黑奴的北方自由州去。林肯就是主张废奴的一位政治家。

1861年,林肯作为反对蓄奴制的共和党候选人,竞选成功,当上美国总统。南方庄园主深感害怕,南方十一个州居然联合起来,宣布脱离美国联邦,自己成立“南部同盟”政府,也抬出了一位“总统”,顽固坚持蓄奴制。1861年4月,“南部同盟”组织的军队炮击联邦军守卫的萨姆特要塞,挑起了分裂美国的南北战争。

为了维护美国联邦的统一,林肯立即发布征兵动员令,决心镇压分裂美国的“南部同盟”叛乱势力。

尽管北方军得到人民的广泛拥护,但组建仓促,而南方军因为庄园主蓄谋已久,准备充分,从1861年起一年半里双方多次交战,北方军屡屡战败,连华盛顿也数次告急。

林肯万分焦急。他及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北方军缺乏善于指挥的将领。而且他认为动员广大黑人,投入到解放自身的战斗中去,才是这场战争取胜的关键。

于是,林肯主持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宣言》。1863年1月1日正式实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六幕 越界的人,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