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之君临天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步

顾炎武这个问题切中要害,大明书院太多了,若是无法引起他人的好奇,也许转眼间他们就会将复旦学院之事抛诸脑后。

朱由榔不出手则已,既然出手,定要一鸣惊人,反问道:“诸位觉得我大明科举容易否?”

在座之人大半都是举人出身,对大明科举再熟悉不过了,科举之路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都不为过。

你若想在大明当官,就要经过层层考试,考试共分sān_jí:院试、乡试和会试与殿试。

不过,在院试之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可以看做科举前的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分别由本县知县和知府主持,府试及格者称之为“童生”。

然后便是院试,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生员”,俗称秀才、相公。

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而乡试,可不是指乡里的考试,乃是省一级的统考,因一般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乡试录取者称之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举人名额,各省不等,大省有百余名,中、小省七、八十名或四、五十名,向有定数,不能任意增减,大抵按一省人口、物产、财赋等确定。

举人则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又称“春闱”。朝廷将从来自全国各省的精英中挑选三百人,这三百人称之为贡士,若要想当进士,则还要再过最后一关--殿试。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在殿试的表现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这一层层考试下来,科举之难可想而知。

“殿下,您又何必明知顾问,大明谁人不知科举之难。”顾炎武不知朱由榔为何有此一问。

朱由榔侃侃而谈道:“本王倒是以为他们不知道科举之路有多难?就拿梧州举例,诸位可知道就这梧州一府之地,自我大明开国至今出过多少进士?”

众人齐齐摇头,他们谁也没这闲心去调查这些东西,肯定不知道,众人静待朱由榔的答案。

“三十二人!”朱由榔高声道:“二百七十余年,梧州府只中了三十二名进士,诸位能想到这个数字吗?”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都不由皱了皱眉,他们如何也想不到大明开国至今,梧州府竟只出过三十二名进士。虽然广西地处偏僻,但梧州也算一座重镇,进士人数怎么也不至于这么低吧!

“不知殿下如何得知?”陈弘绪还是不相信这个数字。

朱由榔知道陈弘绪是在怀疑他瞎说一通,“这个数字梧州府衙有记录,本王可不会胡乱捏造一个假数蒙骗于你们!”

朱由榔说了半天,顾炎武还是不知道朱由榔究竟有何打算,这些东西与刊登的内容又有何关系,直言道:“恕学生糊涂,只是不知道殿下到底要在大明日报上刊登什么内容的文章?”

朱由榔呵呵一笑道:“本王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

“殿下说什么了?”顾炎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迷糊道。

顾炎武还以为自己刚才遗漏了朱由榔的什么话,向一旁的方以智望去,希望他能告诉自己。

方以智也是一头雾水,他确信朱由榔没有提及过大明日报要刊登的文章,朝顾炎武摇了摇头,意思是自己也不知道。

这时,宋应星站出来,替众人问出了心中疑团,“还望殿下直言?”

朱由榔见众人都没明白他的意思,说道:“本王就是要刊登一篇关于章上会详细罗列大明开国以来,梧州进士的人数以及氖量,当然这篇文章要以复旦学院的名义发表。”

“啊!?”

议事厅内,惊讶声、疑惑声不断,听到朱由榔的答案,有人惊讶,有人不解。

顾炎武来梧州已经有段时间了,他知道朱由榔不是一个无的放矢之人,这样做必然有深意,只是任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样的一篇文章如何能吸引人来复旦学院读书。

朱由榔望着众人不解、惊讶的表情,缓缓解释道:“你们猜当梧州的读书人知道梧州二百七十余年只出了三十五名进士,他们会是什么心情?”

“我猜大概是绝望吧!”顾炎武能想象出这群读书人看到这则消息时的心情。

朱由榔打了个响指,道:“不错!就是绝望,本王就是要他们体会到这种绝望之情,看不到希望。”

众人听到朱由榔的话,大眼瞪小眼,十分诧异地望着朱由榔,他们实在不理解朱由榔是在做什么,发表一篇文章就是为了看,这有些缺德了吧!当然了,他们可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朱由榔看着众人十分不自然的面孔,呵呵一笑道:“你们一定在心中说本王的坏话吧?”

“我等不敢!”众人纷纷起身惶恐道。

“你们想就想就好了,只不要说出来就行,不然本王可就生气了!”朱由榔见众人这么紧张,半开玩笑道,“毕竟本王也是为了我大明的读书人好!”

顾炎武现在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让读书人感到绝望还是为了他们好,朱由榔的话让他哭笑不得。

朱由榔开完玩笑,收起笑脸,正色道:“你们都是明白人,不用本王赘述,我大明如今的士林风气如何,你们心里都应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一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