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平淡为官>207.治水大略
通百姓来说,则就有很大问题了,毕竟明矾这种东西,不是谁都能买得起的,而水,却是每一个人都要喝的,如此巨大的量,即便是稍有余财之家,也不可能每一缸水都用得起,只有大富之家,或者是朝廷官员,才能够用得起,如此一来,底层百姓就必然长期处于饮用脏水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对于身体的伤害将是致命的。

所以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得到解决,也就是所谓的护水,为此,整个秦州上下群策群力,最后想出了四条办法来缓解秦州水恶的问题,其中第一条,就是建造防护林,以此来阻止水土流失和尽可能减少沙尘暴对河流的影响。

而第二条则是在污水河流的上游,建造防止泥土进入河流的堤坝,此一招,也是尽可能的减少水土流失对水质的影响,至于第三条,则是组织沿河村庄定期在河流进入平流期时对河流底部河床进行打捞,以此来保护河流的水质,村民的工期则是用劳役来换,如此一来,也就不算是耗费民力了。

这三条方法,都是针对河流本身来进行处理,见效时间是必然非常慢的,毕竟这些河流变成现在这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如此的,而是经过岁月无数的折磨,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数百年无休止的破坏,才变成如今这幅模样的,想要恢复,谈何容易,只能慢慢来了。

所以在治理恶水这个问题上,也就有了第四条,由官府分发明矾到各个村庄,提供饮用水这一招了,相对于治理水域的进度缓慢,还是尽快提供可以饮用的水来得有效,对于这一条,官吏们的想法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不同意的,毕竟明矾虽然不贵,可涉及的面实在太广,一年下来,承担的费用也得在一千贯左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秦州又不富裕,而用钱的地方还这么多,怎么能够花得起呢?

对于百吏们的众多意见,徐清最后还是把这条通过了,每年花上千贯钱对于州府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根据徐清所知,秦州一年的赋税再减去上缴给朝廷的部分之后,一年留下来的,大致上也就一万贯左右而已,其中官吏的工资、奖金,还有秦州上上下下,基础设施的维护,刨除掉了这些,整个秦州一年也就只剩下三千贯左右能给徐清自由支配了。

一千贯,相当于其中三分之一的数量了,这笔钱确实很大,而解决的问题在官吏们看来,仅仅只是一个喝水的问题,这对于他们来说,未免有些太不合算了,不过徐清却不是那么想的,现在秦州人口不多,不仅仅是因为地力贫瘠的原因,其中人均寿命低下,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在刨除掉婴儿夭折之后,秦州的人均寿命大概只有三十五岁,而中原地区百姓的寿命,大多是在四十岁到五十岁左右,这之间,足足差了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如此短的寿命,也是造成秦州人口不多的重要原因。

而根据徐清的调查,秦州百姓的生活环境在刨除掉水源之外,其余各项情况来看,基本上也没有相差多少,天空都很蓝,环境都很原始,吃的也都很差,从这些情况来看,无疑,秦州百姓之所以会比中原地区百姓活得短的原因,就是水的问题了,就算不是唯一的问题,也是很重大的问题了。

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众人的面前,顿时让在场的官吏们改变了自己的意见,变成了倾向于同意了,毕竟作为官吏,他们或许并不缺明矾的使用,可古代中国,哪个中国人会缺少亲戚呢?又有哪个官吏可以保证,自己的子孙就代代做官呢?

没人能保证,所以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子孙的长寿,众人也必须通过这一条,至于钱?相比起来,还是老命更值钱一点,而且徐清还特别规定,所有明矾供给,必须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够开单子给出去。

每一笔单子所代表的明矾,都必须全部使用在饮用水上,至于洗澡水,或者是打扫卫生用的水,则使用的明矾不会报销,如此一来,一年的明矾使用量,大概也能控制在七百贯左右,可以省下三百贯的钱用来做别的事,听到这个数字,众人也就勉强能够接受了,而这四条,也是治理恶水的全部办法。

然后秦州百姓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缺水,其中主要分为两个问题,那就是北部人民缺少井水,而南部人民则是缺水河水,其中缺少河水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恶水的问题,恶水导致许多人不能饮用水,因而才存在缺水的情况,而经过护水则能够解决,所以南部的缺水状况,就不用再列入考虑了,需要对付的是北部干旱情况下,井水缺乏的问题。

对此,徐清和李德一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总结起来,大致上分为三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北人南迁,让大多数从事畜牧业的北人到南方来,用农业来代替畜牧业,或者是安排一部分人到养殖场去工作,以此来解决人口给缺水情况带来的问题。

而且如此一来,大量的牲畜也随着村民们进入了南部,这直接就让北部大量的荒野得到了拯救,这本就不是一块适合畜牧业的土地,现在把它重新还给自然,也可以有效的组织沙漠化的情况继续蔓延。

第二条则是村落合并,减少井口数量,以此来保护北部本就贫瘠的地下水脉,而百姓饮用水缺乏的问题,则由官府出面花钱,找专业打井的人给所有村庄打造深度安全性足够高的水井,让北部的百姓们也能够喝到安全的水。


状态提示:207.治水大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