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平淡为官>517.《朝阳报》

如今的宋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小说王国,每年出版的小说数量达到上万部左右,其中《朝阳报》每年大概要出版小说一百部左右,其余还有各类报纸也会进行出版,包含各大门类,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古典文学小说,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这也代表通俗小说正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单单从这个贡献上,《朝阳报》的存在便是无可挑剔的。

毕竟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许多知识虽然记载的书上,但他是不愿意去看的,就像三国的那段历史,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问世,或许大部分老百姓也不会把他那么重视的对待了,毕竟其实按照历史来记载,也根本没有什么三国时代,只不过是陈寿写了一本《三国志》的史书,这才有了三国这个时代的存在,根据正统历史,三国前期,曹丕还没有称帝的时候,这一段时间是被称为汉代,称帝之后则被称为魏国,至于吴国和蜀国,则是地方割据政权,在正统历史上是不被承认的。

这样一个时代,若不是有一本《三国演义》让人们了解了其中的人物,或许其中许多人都只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者会上层人物津津乐道,至于底层老百姓则是不大清楚的,但有了通俗文学之后,许多知识便可以通过通俗文学传递给众人,就算里面的知识非常粗糙,但起码你看过之后,总会有一些兴趣,若是一百个人中有一个人对这一丝兴趣起了心念,愿意去翻看专业的书籍,那也是提升了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不是吗。

文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不是一种很好的读物,因为他们太过于沉重了,试看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著,大多数都是揭露社会悲惨,讽刺当局的,对于人性虽然有美好,但也是在痛苦中挣扎出来的美好,对于这样的小说,普通老百姓是不喜欢看的,毕竟他们的日子本来就过的很苦,看小说,为的就是暂时从痛苦中超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有趣的,刺激的世界中去,幻想这个世界中的生活,用以躲避苦难的现实。

对于他们来说,看文学小说无异于是在折磨自己,也只有那些生活无忧,凡是都可以有人代劳的人会去看那些小说,或者是那些还没有踏入到社会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悲伤文学或许确实让人觉得很是美丽,但对于广大的劳苦大众,工薪阶层来说,还是一本刺激的探险小说更加让人热血澎湃。

不过尽管如此,托了宋朝普及教育的好处,现在的宋朝大学生数量也并不少,保守估计在一百万左右,在校的则有十万左右,还有大概一百万左右的高中生,以及一千左右的初中生,这些人也都是看文学经典的主力,对于他们来说,通俗和文学是没什么两样的,大多数学生是既看文学小说,偶尔伤春悲秋,也有看通俗小说,范范中二病什么的,这些人也是现在看书的主力。

毕竟工薪阶级,他们每天的工作就非常多了,看书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发现电,白天工作忙,如果晚上想要看书的话,就必须要点亮煤油灯了,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再说工人工作一天,辛苦的很,明天又要很早上班,偶尔看看报纸已经是一件难得的事情了,又哪里来的时间去看小说呢,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大部分看书的人都是白领阶级,中产阶级还有学生,当然还有上流社会的人们,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构不成大部分,所以在这里就不说了,这些人他们都是从事脑力活动的人,不需要太过于消耗体力,并且也有的是时间和金钱去购买书本,尤其是学生,有的家庭或许穷困,但因为有学校这个集体,便可以每人买一本然后换着看,而有些富裕一点的学校也会专门出钱建立起一个图书馆,让孩子们课间的时候可以看一看书籍,增长见闻,娱乐身心。

这些人构成了买书的主要人群,也让书本开始真正深入了民间,在此之前,大部分老百姓是不看书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四书五经,还有春秋战国诸子的著作,以及历届文人留下来的典籍,诗词以及散文对于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绕口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古人。

看中国古代的文章,你可以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文章越接近现代,他的用词方法便也越接近现代,而越是往古代,文章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且生僻字非常的多,让人很难可以看懂,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写字并不像现代一样,抽出一张纸,或者是在手机里面按一按就可以打出来了,而是要刻在竹简上的,这就让文字变得十分昂贵,因为每一片竹简光是把字刻上去就需要浪费不少的时间,而这样一来,自然是字越少越好,所以为了让字越来越少,古代人就创造了很多的人,用来代替三四个字,比如说囧这个字,在古代便是光明的意思,之所以不写光明,便是因为两个字便是占篇幅了,放到现在,除了变成一个表情包之外,是没人再用这个字了。

也正是为了方便书写,所以在那个年代,古代人创造了很多这种生僻字,而随着时代的变革,纸张的出现以及普及,等到宋代的时候,文章已经开始越来越长,也正是因为如此,散文这种长篇议论文开始在宋朝大行其道,其证据便是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个都是宋朝的,这些人的大家,说的就


状态提示:517.《朝阳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