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天兵在1917>633.第633章 邓尼金的野望

当时,斯大林是有些不屑的,他觉得小斯太纵容某人,那个小子说什么你都附和,尼玛,你们俩到底是谁领导谁啊!你这么搞,一点领导的权威都体现不出来,真是窝囊!

不过斯维尔德洛夫接下来的发言却出乎了钢铁的意料,这也充分表现出小斯自己的主见,“不过引起重视并不代表要立刻采取行动,在情况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做出反应,这是有百害而无一例的……我觉得,安德烈同志提供的情报非常有意义,我们必须对捷克军团的动向高度的关注,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准备发动叛乱,加强对他们的工作,搞清楚他们的真实目的,都刻不容缓了!”

其实小斯的意思就是一条——哥几个,咱们就别在这里空对空了,既然消息的真实性谁也没有把握。基于这个基础再讨论也得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与其在这里扯淡,不如赶紧抓紧时间干点实事,咱们赶紧加派人马去打探虚实不就完了……

斯维尔德洛夫的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并不是其他的政治局委员想不到这一点,而是他们不方便说。谁让导师大人煞有介事的把人召集在一起开会,摆出一副严肃对待的架势。这种情况下跟他唱反调,不顺着他的意思来,赶紧的引起重视,而是扯什么再探虚实。嗯,这很容易引起误会啊!

万一让列宁误会了,以为他们态度不端正,这可怎么是好。至少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不敢这么做,他们只能装聋作哑三缄其口了。由此可见领导核心太过于强势,权威太厉害,也不一定是好事,至少是不利已广开言路的。试想一下,如果现场没有斯维尔德洛夫这个方便说话的人,这个蛋疼的会议还不得一直扯淡下去。

当然,从主观上说,导师大人也不是想搞一言堂、搞家长作风,更不是不知道在情报真实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最正确的办法就是去搞清楚事实。

导师大人是清楚的知道这一点的,而他之所以这么煞有介事的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本质也是为了广开言路。他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不应该由他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做出一个决定,应该向政治局的其他同志通传并商量讨论,做出一个集体的决议。毕竟这一段时间,他已经表现得够强势了,有必要也必须给其他同志更多的发言机会,怎么也得照顾一下大家的情绪吧!

谁能想到,列宁的本意是好的,可是执行起来的时候,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错误的解读了他的意图,产生了误会,直接导致了事情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从这个一点看来,政治上的事情哪怕是完全处于好意,可是过程中的意外,莫名其妙的就能让事情变质,可见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光自己牛逼还不行,还得有好队友配合,最好还有那么一点儿运气,否则结果还真的很难说。古往今来,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

而这个时代的列宁无疑是幸运的,有斯维尔德洛夫辅佐他,而托洛茨基、斯大林之流也算得上是好队友,再加上某仙人这种非人类存在,哪怕其中不可避免的有那么一点波折,但是他主要意图还是能基本实现,反正不会跑的太偏。

无疑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幸运,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就是不幸了。比如说科尔尼洛夫,这个曾经在1917年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如今的情况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在前线大本营被瓦解之后,他虽然侥幸逃出升天,跟着小伙伴邓尼金一起聚拢了小股残兵逃往了顿河方向。

这一路那个叫风餐露宿饥不择食,反正科尔尼洛夫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1916年从战俘营出逃的那一段时光,简直比丧家之犬还要狼狈。

甚至,如今还不如当年,至少当年他从战俘营逃脱的时候,对前途是充满了信心的,当时他认为俄国必然会赢得胜利。只要能逃回俄国,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而现在,他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了,布尔什维克份子跟德奥集团已经达成了协议,正式退出了战争,对于坚持战斗到底的他来说,这简直就是精神上的重创。

他不断的在脑子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当德奥集团被协约国集团击败之后,为了惩罚背信弃义的俄国,协约国集团的铁蹄将踏碎俄国。很有可能俄国将会被完全肢解,退化到15世纪的状态,在世界大国的花名册中,再也不会有俄国的存在。甚至,很有可能,俄国将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一想到这种可怕的后果,科尔尼洛夫除了在心中大骂布尔什维克,就是一阵阵的无奈。他觉得自己对局势再也不能起任何作用,他就像是一只撼大树的蚍蜉,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改变这个注定了的局面。

科尔尼洛夫的士气是低落的,做什么他都提不起精神,而且随着他对局势愈发的绝望,他的脾气就愈发的大,他就像一个点燃了的火药桶,随时都会炸。

“安东,战斗准备进行得怎么样了?”科尔尼洛夫昏昏沉沉的向邓尼金问道。

邓尼金叹了口气,忧虑地望着精神不振的老伙计,心事重重的说道:“我们的部队缺少武器、缺少弹药、粮食也紧缺,不过最关键的是,我们缺少人。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根本就不能做什么!”

一边说,邓尼金一边观察着科尔尼洛夫的表情,他很想从老朋友那里获得一点支持,哪怕只是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好的。不过让他失望的是,科


状态提示:633.第633章 邓尼金的野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