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最初定为“国际花园城市”。
评判的标准更多地强调城市景观的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建设等,对城市评价的硬件内容多于软件内容。随着世界城市发展面临了共同的问题:环境污染与治理、能源短缺、交通矛盾、再生资源生产、能源的循环利用等,该项赛事的竞赛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明确提出把“宜居”作为重点评比内容之一。而后竞赛的名称也改为“国际宜居城市与社区”。
根据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组委会把参赛城市分成五个组,人口规模由小到大分别是:a组2万人以下、b组2-7.5万人、c组7.5-20万人、d组20-100万人、e组100万人参赛城市根据规模分组进行。
评审内容包括五项:
一、景观、园林环境改善。重点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方面。包括城市景观环境改善的目标、效果、途径;是否有效地使城市环境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及规划组织、管理、维护、资金保障等方面的成就。
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成效。评比标准着重在两部分:如何保护,如保护途径、技术手段、资金保障、保护效果、改进方向等;以及如何有效合理利用。
三、环境改善实践。包括环境改善的具体项目、步骤、结果。是否提高了水体、大气、土地环境质量,特别是在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垃圾产生、积极开展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成就。
四、公众参与。强调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参与程度、作用效果等。
五、城市规划。通过城市制定的长远规划,鉴定城市能否为环境改造、景观风貌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可靠的基础或保障。
周方远还记得,这项评比07年的评选出的全球十大宜居城市之首,便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瑞典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也是瑞典国家政府、国会以及皇室的官方宫殿都所在地,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斯德哥尔摩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斯德哥尔摩在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
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
在老城区,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而狭窄的大街小巷显示出中世纪的街道风采。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在地面、海上、空中竞相往来的汽车、轮船、飞机、鱼鹰、海鸥,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而远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更给人们带来一抹如烟如梦的感觉。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据说是当年旧城的遗址,坐落在这里的富于古香古sè_qíng调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是游客竞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5到6米,最窄处不足1米,不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无法通行,就是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街道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这里。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王宫正面大门前,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分立两旁,门口站着数名头戴一尺多高的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军服的卫兵,显得威严逼人。每天中午时分,卫兵们要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游人可以购买一张门票,通过岗哨进入宫内,参观历代瑞典国王遗存的金银珠宝和各种精美的器皿,观赏宫内琳琅满目的壁画。
老城之北便是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池中屹立一根高约40米,由8万多块玻璃组成的大柱,在阳光和灯光交织中放出奇异的色彩。广场四周的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街是城市的最繁华商业区。这里的现代化气氛与古色古香的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广场下面有着庞大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中心站,被人们称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与“以舟代步”的威尼斯不同,斯德哥尔摩的地下铁路穿过海底,四通八达,是当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心站分上中下三层,各层可同时上下乘客。
市中心西南国王岛东端,便是市政厅所在地。市政厅的高达105米的塔尖上的三个金色皇冠,是斯德哥尔摩的象征。在皇宫附近,还有着“中国宫”和“北海草堂”。北海草堂则是一片中国式园林,是我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时构筑的。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