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陆权国家交战,拼的是空军和陆军,海军的作用其实是比较低的。德国、奥匈、意大利和西班牙形成了对法国的半包围。陆上的战斗与海军无关。海军唯一需要做的是掩护陆军在法国南部登陆,法国空军比较差劲,而且同盟国占据地理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海军航空兵是空军的补充而已。掩护部队在法国南部登陆是第一阶段,任务很轻松。
而第二阶段则是随着战役的展开,美英两国介入法国战场。德国海军需要适时出击。这个阶段总算是有大规模海战了,但是德国海军的任务依然不是很重。因为在这个阶段。美英两国海军的战斗力实际上比较有限。英国海军主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本土,一部分在印度,而美国海军的主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大西洋、一部分在印度洋还有一部分在太平洋,虽然华夏和美国不存在军事冲突的可能,但是美国依然会把一些战舰留在西海岸。集中起来的同盟国海军面对分散的协约国海军是有优势的。如果协约国理智的话,那么他们应该等待主力集结完毕后再和德国海军交手。
真正有挑战性的是第三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德国还没有打下法国。那么战争将转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之中。同盟国将直接转入劣势,甚至可能会选择谈判来结束战争。而如果打下法国后形势依然严峻,因为他们将面对集结起来的美英舰队,而且德国海军被迫兵分两路,一路在大西洋作战,用来封锁和限制英国以及保证自己海岸线的安全。而另外一路将在印度洋作战,直接帮助陆空军展开印度洋攻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肯定会参战,到时候同盟国将面对三个强国!其海上兵力必然捉襟见肘!
虽然只有到第三阶段才是海军真正发威的时候,但是海军的战略作用却是极大的!首先,只有海军才可以有效封锁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其次,只有海军可以随意在印度沿海地区展开攻击。打击空军航程之外的敌方节点,第三,海军将担负起保证陆空军补给线安全的重任以及切断对方在南亚的补给线的任务。如果海军崩盘的话,那么德军就只能退守欧洲和土耳其,根本无法发动南亚攻势,而且本土将受到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战略轰炸,美国人的物资和部队将源源不断驶向英国,到时候就有德国人难受的时候了,虽然空军方面为对抗战略轰炸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毕竟这只是被动防御,想要彻底遏制对方的战略轰炸就只有靠海军来尽可能的封锁英国。让其处于饥饿状态。同时不断消耗美国海军和华夏海军,使其意识到战争成本太高而选择妥协。
这就是德国2战中海军的战略!从这个战略上来看,海军在开战的头一年内其实压力并不是很大。即使压缩原先的3艘毛奇级航空母舰和3艘欧罗巴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规模依然可以保证战役的顺利进行。所以说真正需要海军航空母舰部队发挥作用的时候大概要到开战后1年了,也就是说其实德国海军还有4年的时间来完成这艘新的航空母舰!
最后研究的结果就是,德军高层认为如果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连设计带施工能在4年内完成的话,那么对局势并不会产生消极影响,而新式航空母舰凭借卓越的性能可以在随后的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所以设计这款新式航空母舰利大于弊。所以说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国总参谋部认为可以开工建造这些新的庞然大物。
预计设计工作会用掉半年到九个月的时间。然后建造时间大概是3年,也就是说这艘战舰大概会在战争开始后半年左右的时候服役。这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为了弥补可能造成的战力不足的问题,德国海军重新对造舰计划进行了调整,3艘毛奇级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被削减到2艘。欧罗巴级航空母舰建造1艘。剩下3艘则建造1.8万吨的轻防护航空母舰。用来维持航母舰队的数量。而预计开工的4艘新式超级航母将在1年内开始施工。
这个计划的预算是4年内支出,虽然总量比原有的3年计划多了不少。但是考虑到一旦开战,德国依然需要开工新的航母,所以如果把原来的3年计划顺延成4年的话,那么提高的不算特别多。这些不足的部分则通过国债和划拨部分陆空两军的军费来弥补。于是乎随着这次会议的尘埃落定。德国历史上最大最先进的航空母舰计划开始实施。这4艘以1战中凯撒级战列舰的名字命名的航空母舰成为了2战德国海军的代表和最为强大的力量!他们的战绩甚至超过了历史上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成为了德国第二帝国海军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他们在德国海军眼中是胜利的代表。神话般的存在!而在对手眼中则是来自深渊的恶魔!
也许有人问,为何德国人非要建造这样一艘如此庞大的航空母舰?难道德国人就对双发飞机有这么大的信心?认为可以通过他们来弥补数量上的差距?他们的自信来自那里?“我开始的时候对凯撒大帝级航空母舰计划并不是很赞同。我曾经怀疑过他的战斗力,但是随后,雷德尔送来的另外一份资料坚定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