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一百八十三章 日本海军战略的调整

日本大本营会议厅。陆军大臣大山岩大将和海军部大臣西乡从道大将坐在会议室中间,左边是陆军,右边是海军。对了,还有一个海军的人站在大山岩和西乡从道对面,这就是日本游击舰队司令坪井航三。经历了伊豆海战后,他先把舰队带到横须贺港去维修,然后就来到大本营,向海陆军的大佬们汇报伊豆海战的详情。刚一进门,就能感觉到日本联合舰队同僚们同情的目光和陆军大员们杀人的目光!!

“也就是说,鞍马号,朝日,吉野,浪速都被重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投入战斗,而高千穗勉强可以在一个月内投入战斗?”川上操六首先发难道。

“鞍马号被两艘归远级战舰攻击而且舵室被摧毁,朝日号浪速号两次参与战斗。吉野本来就有旧伤。”坪井航三解释道。

“海军真有本事啊,5艘战舰,总共2.5万吨的排水量,居然被清国的3艘巡洋舰,1.5万吨排水量的海军打的重创。真不知道海军这些年是如何备战的。”川上操六的目光中透出一股蔑视。

“你们陆军就打的很好吗?陆军一个师团的兵力僵持在牙山和成欢一线。连攻数日都毫无进展。难道各位陆军的将军们就不应该做一些检讨吗?游击舰队至少尽力了,至少也把清国北洋快速舰队重创了,从上海谍报机关得到的情报来分析,归远三舰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三个月内根本无法投入战斗。而帝国游击舰队最多2个月就可以恢复战力,海军已经获得了压倒性优势,只要能等2个月,游击舰队战力恢复,就是北洋舰队的末日。”桦山资纪针锋相对的说道。

“清国陆军的步兵武器占有优势,而且我方大型火炮因为运输的问题,始终无法投入战斗,后勤补给也是个问题,陆军的物资需要通过海路运输到釜山然后再通过朝鲜糟糕的道路运输到前线,而北洋方面的补给都是从海路直接运抵牙山一带,后勤补给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且人数方面,我军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对方占据地利,这仗自然很难打。”桂太郎不满的说道。“如果要让陆军发力,至少补给一定要跟上。”

“陆军建议最好可以在群山建立港口,这样一来,补给线更近一些,同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要提前,帝国经不起这样长时间的消耗战。把一部分陆军主力运往元山,然后猛攻平壤切断清军后路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而且平壤攻克后距离清国边境就不远了,帝国完全可以穿过鸭绿江防线进攻清国本土,伊藤首相和西园寺君也是这个意见。”陆军大将大山岩突然抛出了这个重磅炸弹。这话意思很明白,以后的战略将以陆军为主,先保制海权再争夺陆权的战略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情况。而且伊藤博文,西园寺公望这些政界大佬们对陆军的做法表示支持,你们海军看着办!!

“元山登陆可以,元山在朝鲜东岸,那里安全不用海军护航,但是如果在朝鲜南部的登陆点要向北推移的话,和有可能和正在逐渐活跃起来的北洋舰队主力碰上,在游击舰队修正结束前,是很危险的举动。一旦失败,恐怕连朝鲜海峡都无法控制。”西乡从道叹了口气说道。海军连战连败,战胜清国北洋舰队的信心正随着一场场的失利而逐渐消退。前几次都是被横扫,这回双方打了个两败俱伤,场面上的结果好一些。所谓的比较好是,“皇军”在这场战斗中居然没沉一艘船!!还把对方打了个半死。好,自己也被打了个半死。如果北洋舰队3舰真如请报上所讲的那样,以后的战斗中没法再战了,那自然是帝国海军大胜,但是如果对方修一修还能用,那战斗就彻底回归起点了!而且自己的船啥情况自己知道,就日本的修船工业水平,即使是“修好”了。这也要打相当大的折扣的。而且像吉野这种已经“二进宫”的战舰,桦山资纪心中是十二分的不放心啊。

“必须要速战速决,战争已经进行了3个月了,在这样打下去,光消耗日本就受不了。还是希望海军方面能拿出一个确定的计划来,不过,元山登陆已经势在必行,陆军将单独行动。至于锚地向北推移的问题,还要拜托海军诸位了。”大山岩起身鞠躬道,虽说身为陆军的大山岩大将和海军一向不对付,但是在决定国运的战争面前,大山岩还是分得清轻重的,要不是现实把日本逼上了绝路,大山岩也不想跳过大本营直接和政界元老们联系,要知道,这是很招人非议的。大山岩的目的很明白,为了保证陆军的补给,日本舰队本队必须冒着和北洋舰队主力一战的危险去向北移动,只要不败,哪怕是像伊豆海战那样打个两败俱伤也行!至少陆军补给线是没问题了。

在大山岩看来,要让海军拼命的话,海军即使迫于压力同意的话,也要磨蹭一下?但是谁知道,3天后,海军就拼命计划的文件送到大本营了!“出什么事情了?难道海军的那群马鹿们突然转了性?”陆军一众高官们集体晕乎了。

海军自然不会再短短的3天时间内转性,唯一让西乡从道他们改变看法立马决战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英国人在上海的高调介入。北洋舰队的巡洋舰进入耶松船厂的船坞,这点肯定瞒不住,英国远东舰队主力进入上海,更是路人皆知。在这种情况下,清英同盟已经隐隐出炉。如果日本海军不在英国人表态之前就获取一定的优势的话,那这场战争就彻底没指望了。而如果没有获得什么好处的话,你让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三章 日本海军战略的调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