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超时空航班>一 国府反应3

(1935那边写到一、四方面军会师了,这方面地效了解不多,暂时不敢入手,目前正在恶补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拿下卷来应付几天,有从龙空来的新朋友【我没有在龙空过下卷,所以新朋友可能不知道】,可以在群文件里下载下卷)

“是辞修和敬之到了吗?”

房间里,响起常凯申那浓重的江浙腔。

“是,校长。”虽然常凯申在门的那一边,陈诚还是“啪”地一个立正,大声报告。

“去会议室等我,我马上到。”

三个“党国栋梁”互相看了看,最后到来的何应钦有些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估计是房间里太乱,不想让我们看笑话。”戴笠一边走,一边向何应钦小声解说,“我听了足有一个小时,房间里应该已经没有完整的瓷器了。”

“哦……”何应钦恍然大悟,“难怪。”

常凯申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实际上,中国人都很要面子——断不会允许这种失态的场面出现在旁人面前。

哪怕是戴笠这样的学生,陈诚这样的死忠,何应钦这样的……好吧,何应钦这样政治上的对手,当然不能让他看笑话。

三人进入会议室,不久以后,常凯申一身戎装走了进来。戴笠愣了一下:他带着材料过来的时候,常凯申是穿着睡衣的,眼下他换上军服,是要表示自己的强硬吗?

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中华民国最高军事长官步入会场,于是在座的三个军人“噌”地一下站了起来,立正,敬礼。

“党国安危系于一线之际,大家就不要繁文缛节了,”常凯申板着一张脸,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当然,他不坐是没有人坐下来的。所以他先坐了下来,何、陈、戴三人也跟着坐了下来。

“雨农,你把目前所知的情况跟辞修和敬之说一下吧。”

“是!”戴笠答应了一声,不过心下腹诽:校长诶,你既然叫我介绍情况,就应该把我带来的材料都带来才对啊,眼下我又不好去您的书房(材料都在书房里)。现在只靠嘴说,怎么能说得清楚?

没办法,只能赶鸭子上架了:“据我观察,我认为,这个什么‘人民解放军’,确实是从8o年后来的军队。他们展现出来的武器装备,远远过这个时代应该有的水平。比如坦克,据他们介绍,他们的o毫米的钢制装甲……”

“8oo毫米?”陈诚吃惊道,“这是坦克?如果没记错的话,战列舰的装甲厚度也就在3oo毫米左右吧。”

陈诚也好,何应钦也好,身居高位的他们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人民解放军到来的消息虽然堪称本世纪最劲爆的消息,但他们还来不及去详细了解——如果不是《新华日报》出了号外,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消息呢。

而小小一张报纸上的新闻,能有多少消息?所以他们只是知道中国出现了这么一支很强悍的力量,但是对于这支力量究竟有多强,还没有具体的印象。

当然,他们一旦有了解这方面消息的需要,就能知道的很详细,很系统,还包括很多平常民众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信息。

比如现在,就有专门的情报收集专家给他们具体分析这些信息。

另一个不得不说两句的是,现代各国主战坦克的装甲,其防御力确实要远远过二战时的战列舰装甲,比如大名鼎鼎的大和号,其装甲平均厚度只有4oo毫米左右,最厚处也只有56o毫米,这跟现代坦克至少等同于6oo毫米均质钢装甲的防御力当然相去甚远。

不过这不等于现代坦克能够跟战舰对抗,原因很简单,装甲能扛得住,但是结构扛不住了。如果让99正面硬杠俾斯麦(不用大和,衣阿华,蒙大拿之类的),最后结果大约就是99在俾斯麦装甲上钻一个直径几公分的洞——这对于俾斯麦来说,当然没什么问题,分分钟堵好,甚至都不用堵——然后就被俾斯麦八百公斤一的炮弹远远炸飞出去(哪怕是没有直接命中)。

何应钦冷笑了一声,“他们怎么不说1ooo毫米呢?凑个整儿。”

戴笠看了何应钦一眼:“好吧,装甲不好说,这个随便他们吹;但是大炮的口径总是摆在那里,做不了假,这种99坦克的主炮口径是125的——我们全国才有多少门125口径的炮?”

何应钦不说话了,戴笠虽然是间谍头子,但毕竟也是行伍出身。对于他们这些军人来说,一门大炮有多大口径,基本上瞄一眼就知道了。

“还有飞机,他们展示了一种代号歼6的飞机,这种飞机采用跟时下飞机完全不同的,他们称为喷气式的方式推进,时过音,高达14oo公里,载弹量达到5oo公斤——顺便一说,我军的霍克三型飞机,时不到4oo公里,载弹量不到3oo公斤。”

(这时候的空军战斗机最在意的技术参数就是度,而国府的空军之前都是用来欺负步兵的,所以还比较注意载弹量)

“……”

“雨农,你到隔壁,把你带的那些材料拿过来。”

看到何应钦如此表现,面无表情的常凯申缓缓开口道。

“校长……”戴笠吃惊,校长这是彻底放弃了骄傲?

“我说过,党国安危,系于一线!”常凯申的话还是很平稳。

“是!”

戴笠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会议室,向书房走去。

“校长还是放不开面子啊。”

如果常凯申确实放开了面子,大可以把陈诚和何应钦带到书房开这个会,但是他并没有


状态提示:一 国府反应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