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642.第642章 怅怀37

微山湖西畔,新起未久的城垒当中。

青州守捉军第六将方腊,撸着下巴剃过的胡须,有些欣慰的看着,站在一面崭新的旗帜下,年轻的侄儿方天应。

作为已经转任他部的方宝接班人,他担任了这只老牌防戍营——“清溪”营的旗头。

随着淮东立镇,他们这几只临时配属在旗下的三流部伍,也就各有选择和际遇。

邓元觉做了滨州的离县尉,算是走上了仕途;吕师囊则去了建生军,当任了一名营造官;郑彪兵败逃回来之后,虽然失去部下,但也被安置做了一名屯官,也算可以颐养天年的结果了.

因此,如今还在军中服役,并且活跃在一线的,也就剩下方腊为首的这伙人了。

而在淮东初步整编建制,尽归为三军一守捉之后。他这些清溪团练的老兄弟,诸如他从弟簿记方杰、副都石苞、厉天闰、队将司行方、史文恭、庞万春等人,自然不可避免的给拆散开来,而各奔前程。

像猎户背景的庞万春,因为自小天生远目善射,练得一手好箭术,改习火铳之后依旧不改初衷,是以干脆被选去了猎兵队,如今亦是一名猎兵火长。

善用枪术的史文恭,则因为被看对眼跟了第四兵马使杨再兴,在挺击营里做了一名枪术格刺教导。

有过操船经验的司行方,则去了郓州的水营,在大野泽的水面上,做了一名运载弩炮的车船管头。

就算是私矿把头出身的厉天闰,也进了建生军的工程团,做了名土木监作。

因此,这个老茶枭加清溪同乡构成的小山头雏形,还没有来得及行成足以抱团的规模,就以及不复聚散了。

不过,为此因祸得福的是,作为昔日辅军大队沿袭下来的,屈指可数的几只老编制,他们这些辅军大队出身的老人,也赶上了军中最后一班福利。

得以名正言顺的将,留在清溪县的那些亲族子弟和家眷,都一并接了过来另行安置。

然后,因为浙西一带生计的日渐艰难,连带那些茶枭老兄弟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一起举家携老带口的迁移了过来。

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正确选择。

随着江南的民生困顿和变乱四起,曾经清溪县的老家,也不免变成了乱民流窜肆虐的恶地,连带世代生息的万年乡,梓桐洞、帮源洞,无论是农田、漆园还是茶山,都在战火中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倒是他们这些早早迁出来的人,很有些后怕和余悸的逃过了一劫,因此,大多数人倒是真心实意的在当地打算重新扎根下,就此世代生聚了。

作为守捉军第六将方腊的子侄辈和族人,四散在淮东军中讨生活,也就成了他们最多的选择了。

而作为最早跟随方腊的族中子弟,期间混的最好的无疑是方宝,他已经进入镇抚府衙前所属的亲直营,做了一名什长,已经是个合格的铳士了。

按照淮东军中的训令和阶级。

军下士卒分作五个位阶,分别对应着辅卒(铳手)、正战(铳兵)、铳士(下士)、掷弹兵(中士)、老掷弹兵(上士)。

而在防戍营中,也只有辅卒和正战的编制,他们只能戴代表毫无装饰的双色或是三色绶带缠绕的帽盔。

而后三者,则代表了编列在主战营头里老兵们的位阶,以及专属的勤务津贴和职衔待遇。

因为,他们也是军队基层的什长、火副、旗头、旗手、司号、排头兵、模范士、教导等职位的首选。可用在相应的帽子上装饰以一撮,代表资深背景的专属羽毛或是缨子。

而在乡党中识字最多的方天应,则成了方腊的另一个指望和培养扶持的对象。最好能够在军中积累一定年资后,想办法推荐上一个入官修学的名额。

这样才可能在方腊现有的格局下,更上一步。

....

滑州,漫长拖卷出的尘烟当中,

整个身子倒伏在马背上的罗克敌,看着前面出现在地平线中的风雷旗,不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再次用力拍着已经疲惫不堪的坐骑,努力的鼓起最后一点余劲,示意左右分散开来,向着两翼列阵中,刻意留出来的过道和缝隙,策马狂奔而去。

而相对他身体的疲乏来说,更多的内心的憋屈、自责和不甘,自从这些手下单独成营以来,这次真可是伤筋动骨的惨痛损失了。

出阵时的整整一营九百多名猎骑兵士,最终能够追随在他身后的,也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了。

主要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又损失了一些部下,另有一些在他的要求下,从其他方向分散跑开。

只可惜,他们所配有的马铳身管较短,也只适合停驻下来的列阵排击,在追击和奔驰中的准头实在太差了。

就算在罗克敌的要求下,全部集中转向打敌势前头,那些目标更大的坐骑,也是战果寥寥。

大概只有突出趋前的几十骑,被陆陆续续打中击伤,而掀翻在地又被后面的骑兵,毫不犹豫的踩踏过去了,但对于追敌的整体来说,却基本于事无补。

这些突然杀出来的北国甲骑,装备精良人马具有防护而战术配备多样,训练与配合也是饶为有素,而且马力极强也超出了罗克敌的预期。

不但能冲刺,也能耐得住长途奔驰追逐。而且在他们后面,居然还有足够数量会骑射也能持矛冲阵的轻快番骑,

是以,一点都不让人有丝毫的轻松和懈怠,轮批接力式的紧紧咬着猎骑营的余部。

就连罗


状态提示:642.第642章 怅怀3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