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一代权臣>059 正面交锋
劣势便会更加明显,战况也会向着不可收拾的方向展。/p

然而对手这样的行动,秋仪之在同林叔寒、赵成孝等人商议战法时候已有所预料,自然留有后招,可现在当务之急,却是要先巩固阵型,千万要防止麾下兵士——特别是那些江南道节度军——同士气高昂的对手稍加接触,就溃败下来。/p

于是秋仪之连用几道将令,先是要各级将官——从赵成孝、伍常锡、张齐开始,一直到百户、伍长——全都要身先士卒在一线同敌军短兵相接;然后提高战功赏赐,只要此战获胜,不管是否斩获级,每人各赏稳银二两,其余有功之人,另有赏赐;再然后便是重申军令,凡是畏缩不前、私自撤退、影响军心者,临阵立斩不饶!/p

这几道将令一下,原本被岭南道将士排山倒海一般的推进吓得有些惊惶的官军阵型,果然镇定了不少。/p

秋仪之见状,便又令“黑颈蛤蟆”传令下去,后排弓箭手,向敌军齐射。/p

这些弓箭手,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所用弓弩都是四处收集而来,规格都不相同,射出的箭矢的距离、威力、轨迹也是各有不同。因而虽是齐齐射,然而落入敌军阵中之时,却显得稀稀拉拉,造不成对手多大的伤亡。/p

不过面对箭矢袭来,人也会本能性地躲闪格挡,这样几阵箭雨下来,敌军阵型倒也略微有些混乱。可岭南军中将佐,都是身经百战之辈,见到这样情况,赶紧派人将死伤兵士抬下去医治,又赶忙约束阵型,继续向敌军推进。/p

岭南军阵型未被打乱,却也被迟滞了不少,终于给了秋仪之作进一步部署的时机。/p

只见几声奇异的鼓点敲过,官军前排兵士,忽然举出无数竹矛来,密密匝匝仿佛树林一般。/p

原来这是秋仪之和林叔寒商量,觉得岭南军战斗力远江南节度军,特别是近身肉搏时候,节度军无论武艺、士气、韧性、纪律,都远远不及对手,只有拉开距离避免短兵相接,才或许有战而胜之的机会。/p

他们又见岭南军身上所披,大多是岭南特产的藤甲,模样虽然难看,却甚是坚韧,若不是锋利的宝剑宝刀,极难劈开。因此他们几经试验,终于想到用江南特产的竹子,砍伐之后削出一个尖头来,作为长矛使用。这样的竹矛虽然简陋,尖头也不甚锋利,却好在极有韧性,不会轻易折断,刚好克制敌军的藤甲。又因其制作简易、原料充足,短短两天之内,秋仪之已派人做好了上万支竹矛,足够损耗之后补充使用的了。/p

这批竹矛果然在战场之上起到了大作用。无数长矛好似密林、又好似坚墙,将岭南军的攻势阻挡在外面。/p

岭南军先锋将士身上大多穿着藤甲,像这样粗糙愚钝的竹矛还不足以给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可是这些竹矛又长又多,还前后交错,在其阻挡之下难以近前一步。想要用手中刀剑将竹矛砍断,偏偏竹子生性坚硬而有韧性,几刀子砍下去,竟只在表面造成了一些痕迹而已。/p

郑谕听到前方来报,反应倒也不慢,赶紧命令从营中调来专门用以砍伐竹木建材的巨斧,又从军中选了几百个膂力强劲的兵士,手持大斧专门砍削竹矛。/p

这招确实颇有针对性,在岭南军主攻的全军中军位置,大量竹矛被成批砍断。/p

坐镇指挥的赵成孝见状,赶紧率领精锐兵士前去增援,又补充了大量新的竹矛过去,这才将局势稳定下来。/p

郑谕见自己先是用两翼试探、后是全军压上,竟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心里愈着急,接连挥动令旗,要三军拼命向前,不管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攻破敌军防线。/p

孙浩忙又阻止道:“二王子,我军将士已然尽力,没有犹豫惧死的。若再这样严令下去,恐怕要寒了前头将士的心。”/p

郑谕已嫌这老头子有些啰嗦了,没好气问道:“那你说,应该怎么办?”/p

孙浩想了想,说道:“可以派军中武艺娴熟之人,组成精干小队,往敌军软肋或是节点攻击,一旦成功,便能将敌军整条防线击溃。”/p

郑谕闻言大喜:“不愧是老将军,姜果然还是老的辣!”/p

说罢,他脸色一沉,又对身边几个偏将说道:“你们没听见老将军的话么?还不下去给我准备?若有迟缓误了战机,还不看我怎样收拾你们!”/p

/p


状态提示:059 正面交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