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一代权臣>086 旁敲侧击
是谁,只要当了皇帝,便可生杀予夺了吗?”秋仪之怒道。/p

钟离匡叹口气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说到底,你便是为皇帝的‘面子’而死罢了。你义父王爷是怎么样的人,你也知道,当年他宁可舍去皇帝不做,也要保全他郑家的面子。以今日的情形,怕你是劝不动他了……”/p

秋仪之听了,深深呼了口气,似要将所有的郁闷愤慨统统从胸膛之中驱逐出去一样,说道:“我可管不了这么许多人的面子。谁要加害我义父,莫要说面子了,就是里子我也统统给他扯光了!”说完,朝钟离师傅一拱手,便“登登”地踩着木甲板下船去了。/p

郑荣一行下船之后,便将周慈景的“庆归楼”整幢包了下来。这庆归楼中本已住下的客人,因听说是幽燕王爷要下榻此处,又得了王府的加倍赔偿,便欣然退房出来,并没有产生什么纠纷。/p

次日一早,也不待郑荣传见,秋仪之便叫了钟离师傅和三位兄长到郑荣房前叩门请安。/p

郑荣当然猜出秋仪之等人请安是假,劝谏自己不要进京是真。然而自己虽已下定决心要进京为死去的兄长送行,索性叫门外诸人全部到庆归楼顶楼等候,要将自己苦心孤诣的一片苦心和盘托出,也好让他们再无话说。/p

可出乎郑荣意料,在庆归楼上秋仪之再未坚持其昨日的主张,极为恭敬地说道:“义父要做忠臣孝子,为我等小辈立下楷模,此事仪之已深有体会。”说罢倒头就拜。/p

郑荣听了,倒也颇为欣慰:“尔等能体谅本王的一番苦心,也算是不辜负我平日的教诲了。”又见秋仪之匍匐在地上,便道,“仪之,你起来说话吧!”/p

秋仪之却不起身,接着说道:“然而此去京城,吉凶未卜也是不争的事实。义父要为大行皇帝尽忠尽孝是本分,那我等为义父王爷尽忠尽孝便也是本分。既然要尽这本分,我等便要力保义父平安无事,可是这番道理?”/p

郑荣知道秋仪之又要拐弯抹角地旁敲侧击,可偏偏将话说得滴水不漏,便问道:“仪之你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便是。”/p

秋仪之又磕了个头道:“皇帝驾崩藩王进京吊唁,这是朝廷定例不可更改。然而藩王子嗣是否同时进京则无明文规定,义父可否在此事上做些文章?”/p

郑荣沉吟道:“世子随藩王进京虽无明令却也是数代以来的定例。然而本王三个儿子都没有被朝廷册封为世子,倒也确实无须随本王进京……”/p

站在秋仪之身后的幽燕王长子郑鑫也知道如今京城洛阳之中危机四伏,听父王这么说,竟是懂事以来头一回为自己尚未被册封为世子而感到庆幸,却看着身前趴在地上的义弟秋仪之的背影暗想:这小子,诡计多端便也罢了,没想到记性也这么好,居然被他想起这犄角旮旯里的条文,幸好他并非我家骨肉,否则……/p

他哪里知道这是秋仪之连夜翻阅随行带来的大汉律的成果,却听秋仪之继续说道:“只求义父能念在这条律法之上,不要将几位兄长带进京去。否则万一有事,便会被对手一网打尽,到时我幽燕王府便再也没有翻身之时了!”/p

郑荣边听边在认真考虑秋仪之的提议,却见郑淼“噗通”跪下,道:“儿子不在父王身边,实在是于心不安。还请父王下令,留两位兄长和义弟在外接应,儿子愿意陪伴父王左右以效犬马之劳。”/p

郑鑫这郑森见了,也连忙跟着跪倒在地道:“儿等也愿跟义父进京!”/p

郑荣见几个儿子脸上神情都十分诚恳,没有半分矫饰,心里更加宽慰,抬手道:“你们都起来吧。本王也是刀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这洛阳也是本王从小长大的地方,怎么被你们说得好似龙潭虎穴一般?”说着嘴角竟扬起一丝笑意。/p

跪在地上的四人听了,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起身的。/p

秋仪之连忙向前跪爬了几步道:“仪之此前一个月都在洛阳城中办事。这洛阳城中的地理人情多少熟谙了些,也结交了朝野上下的几个朋友。因此恳请义父能让我先行一步打个前站,三位兄长或在广阳、或在幽燕、又或就在这安河镇之中接应,便可保万无一失!”/p

郑荣知道自己这个螟蛉之子论起聪颖果达来,三个亲生儿子没一个能赶上他的,心中又盘算:“在洛阳城中有个信得过的人接应也总没有什么坏处”,便欣然答应下来。/p

于是众人又细致商议部署了一番,方才定下计策。此时,众人已饥肠辘辘,便吩咐庆归楼掌柜孙守谦安排午餐。/p

郑鑫、郑森、郑淼和秋仪之四人,同父王、师傅同席吃过午饭后便辞别出来,依计安排各自人马去了。/p

秋仪之则叫过赵成孝吩咐道:“你现在立即回广阳城去,叫你从云梦山上带下来的二十六个人,立即乔装打扮,赶在王爷进京之前混进洛阳来。少混进去一两个、三四个人都不要紧,但若是误了时辰或是走漏风声,以至坏了我义父的大事,那我们兄弟便也做不成了。”/p

赵成孝听秋仪之说话口气从来没有这么生硬过,也知道此事万万不可儿戏,便郑重其事地答应下来,当即牵了一匹快马,坐船赶赴广阳去了。/p

/p

/p


状态提示:086 旁敲侧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