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万人的内网职工,是包袱……同样也是资源。贾鸿渐是这样认为的。
在首都和叶静的小窝里面,贾鸿渐一晚上抽烟没睡觉,最终得出来了这么一个结论。这话听起来好像贾鸿渐挺纠结的,可是实际上呢无论谁突然听到自己企业里面多了6.5万名“吃白饭”的职工,谁不得膈应的睡不着觉?不过呢,也是贾鸿渐脑子聪明,很快他就把这6.5万名被他认为是吃干饭的员工们呢,给当成了人才库了!
当然了,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好像明明是包袱,但是贾鸿渐骗自己说是人才库,那就可以拍着小手开心的睡觉了。这不就跟阿q被人打了之后气不过,只能骗自己说是“儿子打老子,儿子打老子”然后就开心的认为自己做老子了么?可是实际上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儿——贾鸿渐能认为这些吃干饭的铁路职工家属们是人才库呢,那是因为他从来不相信人的才能是固定下来的!下岗职工那当初多少人到处送钱的求一个在小区里面打扫卫生的活儿?结果呢,后来被逼着进入社会了之后,那能成功养家糊口的人少了么?
贾鸿渐家历史上就是这样,他老爹在延长实业被收购了之后直接就被解聘了。然后呢,他老爷子那从在街头上摆地摊儿买袜子开始,一路跑到了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展销会买衣服,再到后来跑到港港住鸽子笼摆地摊卖衣服。最后不是也把贾鸿渐给供出来了么?是?这证明了没了正经工作,哪怕混小生意,那要把日子过的过去,也不是做不到的事儿。
而贾鸿渐前世的一个朋友,年龄比贾鸿渐小不少的,人家那更是家人把他供的更好——人家那哥们儿呢,是咱祖国东北工业基地出来的。然后呢,大下岗的年头呢,人家才小学三年级,当年他们家那是少数民族。家里俩孩子。一个哥哥比贾鸿渐大几岁,已经在首都毕业工作了,住单位宿舍,然后呢。爹妈带着那哥们儿在东北老家。结果碰到了大下岗了。没办法。在当地混不下去了,后来爹妈带着那哥们儿去首都投奔大儿子。
这大儿子虽然工作了,可是一个青年职工哪儿来什么钱啊?要在首都这地界给家人买一套房子。这显然不太可能!连买一套平房的钱他都不够!没办法之下,这家长呢带着小儿子就住在首都著名的地下室里面。当时还是暑假,白天呢,大人把小学三年级暑假里面的孩子给留在家里看电视,然后俩大人出去找点活儿赚钱吃饭。结果呢,晚上爹妈回来之后,就见着那哥们儿泪流满面的扑了上来。这哥们儿当时就抱着妈妈的腰哭诉道:“你们就把我关在这个连太阳都看不到的地方一天?”当时那当妈的就抱着孩子就哭的稀里哗啦的!
既然孩子这么说了,当然就不能让小儿子整天被关在这么一个暗不见天日的地方,后来爹妈一商量,就把小儿子给塞到了大儿子的宿舍里面,让大儿子和小儿子一起挤在一张单人床上面,而且还是一个寝室住8个人的那种工厂的宿舍里面,起码这样孩子还能看到太阳,对?虽然没有了电视看,不过可以租武侠小说看啊!然后这爹妈俩呢,就住在地下室里面,每天出去找点零活赚钱过日子。这种日子呢,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当那哥们儿上了初中的时候,这一家子的经济情况算是起色了不少了——爹妈考虑到大儿子过几年搞不好要结婚,这也要钱啊!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开始跑黑摩的。
然后跑了两年摩的,愣是买了辆下线的夏利出租车,也就是人家出租车公司里面淘汰下来车况不好的前任出租车,然后呢,就开始跑黑车!这么跑了几年之后,不但给大儿子办了婚礼,而且再过了几年之后,还能供着孩子去海外留学了——当然了,那哥们儿去的美国的公立大学,而且还有奖学金,所以家长只是供了生活费什么的。但是不管咋样,人家下岗惨成了那个样子,最后不是也一家人圆圆满满的过下来了日子了么?对不对?虽然中间日子苦,但是他们就除了当工人啥都不会了么?
所以,现在看起来好像很冗余的那6.5万人,并不能说这么些人里面一个个的全都是吃干饭的,一个个的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进展,对?万一有那么几个愿意拼一下的呢?而且贾鸿渐让他们拼,又不是说让他们各种出差,就是让他们在自己所住的城市,然后工资跟业绩挂钩,刺激他们努力,这总行?只要出来了一部分的人才,或者不说人才,就是一部分达到贾鸿渐最低要求的,那也算是赚到了啊,起码没有拖后腿,对?更不用说的是,这外网的业务开始招聘的话,肯定不能说全都招聘啊,就跟最开始华夏高科为啥不大规模扩张一样,新人太多了,这企业就没有了自己的风气了!没有了自己的灵魂了!所以必须有一批骨干过来带队!而骨干哪儿来?最好不就是从内网里面给弄过来么?
所以啊,这外网公司,要以一定基数的内网公司职员为骨干,这样才能保证灵魂的基础上进行招聘。就跟一战后德国大肆裁军,然后保留了大量的基层骨干士官,这些士官在后来扩军之后,一个个的成为了基层骨干,直接就能让整个军队的军魂保持下来,直接就能让每个基层连队都保证如臂指使!这就是骨干的力量!
不过呢,这些骨干怎么来?那也是要有相应的人来带的!毕竟这些人不可能自己一下子就成为了各种合格的骨干员工?那么怎么让他们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