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万历恶霸地主>第120章 出人意外的阵势(一)

守护小丘屿建设工地二个营士兵的想当年也是参与清剿任务二个营士兵的想当年,而且他们是当其冲,一切从他们休息了二天,接着上次清剿的区域向南逐岛清理开始。

这一期清剿任务最复杂的地段是深入到江阴岛及附近岛屿处去清理海盗,这是因为这里如一个大口袋,舰队入内回旋余地不大,实在是伏击的好地方。

此时不比刚剿匪那阵,海盗大多数是业余的,每股人数也只有百人上下,消息也不灵通,基本上都分散在各岛屿被轻易擒获。现在海盗惊醒而逃遁,上次的伏击战证明他们已经被压缩到极点,而且是已经抱团反抗,因而必须比初期剿匪行动时谨慎几倍。

为此这次行动的二个营接着上次行动的区域,离开牛山岛后从平潭的南面的东甲岛、南横岛开始先整体占领了日岛、南日群岛,小日岛等处为暂时基地。

这也是兵力宽绰的好处,这些岛在江阴岛这个大海湾的外口将此占住水军战船在三岛间六七公里海域,有三处岛屿三处口子大可让二个营攻守退自如。

考虑到现在情形在制作计划是此阶段作战将是先在日岛三岛为暂时基地,等清理了江阴岛在内的整个兴化湾后再移师向南。

按这个计划二个营在牛山岛休息一下补充些淡水即清晨出直扑小日岛,以一个连在小日岛登6现没有海盗6战营剩下三个连才向日岛过去,在水军营协助下从6舟放下登6艇登6并建立了营地。

当日就此结束作战任务,此后二天登6部队搜查整个日岛,登6小日岛的那个连也在水军营的辅佐下清理了南日群岛。在各处建立了警戒哨位,将这里的居民送走后这二个营才将目光转向兴化湾。

有之前伏击战教训,这次清理兴化湾时有十几条哨海先行,它们在大部队还在清理日岛三岛时已经进入兴化湾二三条一组逐步侦察每一处港湾与岛屿,连任何一个疑点也不放过。

这样的侦察十分有效,主要是水面埋伏的船很难隐蔽,而哨海吃水浅、度快、前后呼应让埋伏者无法将船藏起来或驱逐开。另外也无法悄无声息俘获哨海,所以这样的侦察十分有效,除非海盗在湾口将船拖上岸,等护卫队入内再拖下水堵住湾口才不可能逃过哨海的搜索。

经过哨海几天侦察,日岛三岛也任务完成,接下来的行动是水军营留在三岛间内湖据守与接应,由6战营四条6舟进兴化湾登6江阴岛,然后才是沿湾逐岛清理而出,与水军营会合后再进行下一步。

这天四条6舟在水军营的几条武装探海拱卫下,由哨海警戒与前驱下进入了兴化湾,向直向二十海里外的江阴岛而去。因经过哨海侦察整个湾内没有几条百吨左右船只,虽然江阴岛6上海盗力量不明,但海盗船只不多力量也有限,他们一点也不担心海盗会有多强。

这点儿就是水6不同之处,6上提把菜刀就可砍人,实在没有铁器揭竿而起也行。不论伏击战还是动员大量兵力都容易,水上没船不行;没训练不行;没武器不行;没高级船员不行;、、、

因此经过哨海的侦察,又有哨海警戒,加上水军营在日岛那边守着兴化湾口子,6战营上下对登6江阴岛,完成清剿兴化湾的任务一点疑虑也不存在。

6战营6舟出,在日岛三岛上的哨位并不放弃警惕,兴化湾内伏击可以排除,海盗从南面反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因此不仅在三岛高处设立了几个了望哨,用高倍望远镜监视,连哨海在完成兴化湾侦察后,抽出几条加强对南方与外海的警戒工作。

用哨海预警是其度快,船与马又不一样,马的度快其实只能保持一小段时间,就这用骑兵追赶骑兵撵上很困难。帆船时代水面上的船只虽各有特色,有逆风性好,有操纵性好,但度快慢取决于船型及帆面积,并不仅凭经验就可弥补。

因哨海度快是设计决定的,用于侦察与警戒、通讯等肯定胜任。比如这一天哨海比6舟出更早,它们分二个方向,一是出三岛向西口子在岛上了望哨视线外担任警戒;一是沿南日水道向南边侦察边警戒。

向南侦察是一旦完成兴化湾清理二个营会向南再次压上前,这一来与另一路仅需警戒不同,所以分成二队将延伸较远,至少会在湄洲岛与小丘岛一线设立警戒线,并逐日南移直至这一阶段任务区域尽头。

出南日水道的六条哨海分成两组,各拉开距离呈不等形三角向前而去,绕过北碇屿、鸬鹚岛后继续向南。但此时他们遇上了大量桨帆船,桨帆船在海盗中有大量存在,只因船小只能起突击作用,因而基本上是与大船配合出海,就如大舰队中的驱逐舰,因而单独并大批出现不大寻常。

见这场面哨海肯定不会当作普通事,因而一阵旗语联络三条船中头船欲绕弯去前面看一下究竟,中间的船留下监视桨帆船,后船转身回去报告。

哨海的行动让正支帆航行的桨帆船躁动起来,不仅散开阵势围兜欲绕道的哨海,还操桨欲将所有的哨海包围起来。

桨帆船的度用帆也不比其它船慢,划桨时的度之快肯定是远远过普通船。可惜这个度无法持久,特别是哨海又快又灵活,根本抓不住。反过来这几百条桨帆船的出现本身就十分诡异,哨海船队本来欲穿越上前看看前面还有什么玄虚好回去报告清楚。

现在对方欲抓住哨海不可能,但穿越上前侦察被太多桨帆船围困住也麻烦,因而只留下


状态提示:第120章 出人意外的阵势(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