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燃烧的莫斯科>第一八零节 坦克旅,突击!(六)

坦克在战壕对面停了下来,卡图科夫从坦克里钻了出来,跃过壕沟跑了过去。走近时,只听他兴奋地说:“中校同志,您的这个计划真是太完美了,才十几分钟,就把这支德国佬的坦克小分队歼灭了。”

我冲他苦笑一下,没有说话,只是四处张望。看见从战壕里抬出来的几副担架,担架上躺着的战士一动不动,看样子不是牺牲就是负了重伤。看到这些,我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心想要是刚才战壕里的步兵,不擅自向德军的坦克开枪射击,而只打逃生的坦克兵,那么他们几乎就不会有伤亡。

扭过头看见奇斯佳科夫、卡图科夫还有叶夫列缅科都在旁边站着,便神情严肃地说:“都跟我到团指挥部去,我们去开个战斗总结会。”说完,我埋着头先往前走,三人紧跟在我的后面。

走了几步,我突然想到要开战斗总结会,至少还要把参加过战斗的兼一营营长的1073团的副团长叫上。于是我停止脚步,扭头对奇斯佳科夫说:“上校同志,请您把您的副团长,也就是一营长那个什么中校来着?”

“切尔纽戈夫中校!”奇斯佳科夫连忙将他副团长的名字告诉了我。

“对,就是那个切尔纽戈夫中校!叫上他,一起到团指挥部开个战斗总结会。”我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往指挥部走去。

奇斯佳科夫虽然不明白我不高兴的原因,但还是叫上一名战士,让他去通知副团长切尔纽戈夫中校到团指挥部开会。

进了指挥部,我依旧阴沉着脸,问奇斯佳科夫:“团长同志,说说吧。在刚才的战斗中,一营伤亡了多少人?”

我这个突兀的问题把上校问呆了,好半天他才喃喃地回答说:“师长同志,刚才我一直和您在一起,我还没来得及去了解具体的伤亡情况。不过请您放心,等切尔纽戈夫来了,马上就能知道准确的数字。”

我把头又扭向了卡图科夫,面无表情地问:“将军同志,坦克旅的伤亡情况如何?”

“伤亡不大,”卡图科夫语气轻松地回答说:“负责诱敌的坦克被击毁了两辆,坦克兵牺牲了6人,负伤4人。击毁德军坦克16辆,缴获1辆,俘虏12人,击毙了56人。”

他刚说完,一名戴着钢盔的指挥员就兴匆匆地走了进来,到我面前立正敬礼,大声地报告说:“报告师长同志,第1073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切尔纽戈夫中校向你报道,请你指示下一步的作战任务。”

我没有还礼,只是语气淡淡地说道:“先报报你营的伤亡数字吧!”

“牺牲19人,负伤人。炮弹炸毁轻机枪三挺,重机枪两挺。”

我用手在桌上猛地一拍,大声地质问:“为什么要随便开火?要知道你们的任务,只是协助炮兵和坦克兵消灭从坦克里逃出来的敌人,而不是用步兵的轻武器,去和敌人的坦克死磕!这几十名战士死得不值,你明白吗?……”

面对我的质问,切尔纽戈夫中校羞红了脸,慌忙向我解释说:“当看到我们从坦克里逃出来的战友,被敌人的机枪打死时,有个别战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率先开枪射击,结果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所有在高度戒备状态下的战士一起开火。……”

“够了,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编理由。”我不由分说地打断他后面的话:“你以为战士枪膛里的子弹都是穿甲弹啊,可以打穿德军的坦克装甲?你知不知道因为这次擅自开火,会造成多少不必要的伤亡?作为一名指挥员,首先要懂得爱惜战士们的生命……”

“丽达,丽达,你不要着急,先消消气!”看到切尔纽戈夫被我骂得面红耳赤,卡图科夫过来打圆场,劝说道:“这是战争,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没等他说完,桌上的电话铃响了,我随手抓起话筒,没好气地问:“喂,什么人?”

“我是罗科索夫斯基,丽达,你的火气不小嘛!”

听到是司令员的声音,我连忙挺直了身体,稳定了一下情绪,恭恭敬敬地问:“司令员同志,您好!请问您有什么指示吗?”

“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进攻啊?”听声音,罗科索夫斯基好像也和我一样心情恶劣,所以问的话里充满了火药味。

“报告司令员同志,我们刚才已经全歼了楔入防线的德军坦克小分队,我正在主持召开战斗总结会。”

“什么?”罗科索夫斯基有些吃惊地说:“你的动作可真够麻利的,离开师指挥部刚一个小时,居然就把敌人的坦克小分队全歼了?部队的伤亡大吗?”

听到司令员这么问,我语气沉重地回答说:“伤亡很大,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把伤亡数字和战果报给我。”

我在脑海里把刚才了解的数字过了一边,然后一项项地报给罗科索夫斯基:“1073团的步兵阵亡19人伤人,损失重机枪2挺,轻机枪3挺;第(0反坦克炮团损失火炮1门,阵亡3人伤9人;近卫第1坦克旅损失坦克2辆,阵亡6人伤4人。取得的战果不大,仅击毁德军坦克16辆,缴获1辆,击毙敌军56人俘虏12人。”

“哈哈哈!”罗科索夫斯基听完我所报的数据,大笑了起来,兴奋地说:“我说丽达,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谦虚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这么小的伤亡,歼灭了德军一支坦克分队,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听到他这么开心,我试探地问:“司令员同志,这样的伤亡不算大吗?”

状态提示:第一八零节 坦克旅,突击!(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