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二战指挥官体验版>第600章 攻克柏林

1946年5月13日,苏军全面攻入柏林,柏林市郊的几个战略防御重地相继被切割孤立,最后的百万精锐德军和德国首都之间的所有联系被全部的切断,不过这个时候斯大林做了一个和历史上一样的错误决定,他下令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由坦克部队为主力的一支部队对柏林展开大规模的迂回,确保柏林落入苏联的手里,阻止德国向盟军投降。

这样的命令意味着苏联军队进攻柏林的部队缺乏大量装甲部队,苏联士兵进攻柏林将会遇到更大的麻烦,但是苏联人担心的不是他们会付出多少的牺牲,而是他们能不能攫取二次世界大战最大和最闪耀的战利品,是役苏联人投入了270万人,超过3万多门火炮,以及他们的找得到全部的能飞的飞机,庞大的苏联军团涌动到柏林边缘,苏联方面的决心可见一斑。

但是和所有人想象中的设定一样德国人死活不想将柏林交给苏联人,德军的布防几乎是将全部的部队顶到了面向苏联的那个方向上面,盟军方向的防御几乎被放弃了,这才有了那只盟军侦查小队的柏林一日游,当然了,在反应过来之后,这支小分队还差点儿被守城的“人民冲锋队”和警察抓起来,不过因为他们的闹出的动静,反而促使苏联方面尽快发动柏林战役。

战斗开始之前,苏联部队从中国方面得到了接近50万支la火箭筒,这是中队临时空运过来的战斗物资,在短时间犹豫了一下之后,战役总指挥官朱可夫元帅下令将这批火箭筒全部散发给一线部队,对于这批巷战之中非常好用的物资的到达,前线士兵门非常的高兴,毕竟德军拥有的铁拳火箭筒让苏联军队头疼了很长时间,而苏联军队并没有列装类似的武器,这批la的到达,倒是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毕竟靠缴获的那点儿数量,并没有能够解决的可能。

所以5月2日清晨3点,万炮齐发,苏联将他们手上的所有长程火炮全部投入到了轰击德军阵地之中,虽然有着德军主动将主力后撤到第二线的原因在内,但是等清晨,苏联的士兵,踩着初升的阳光向着德军的阵地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们的前方几乎没有任何德国人来抵抗,即使是后来战斗最激烈的塞洛高地,在一开始苏军士兵也如同散步一样顺利的推进了5公里以上的距离。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德军在炸毁了桥梁之后,在主要的道路上布雷,他们已经决心誓死守卫他们祖国的首都,所以很快德军的反击和坚定的防御,让苏联人明白了,他们每向德国首都迈出一步,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双方的血拼让伤亡数字在不到两小时就踢爆了千位,各自突入万位大关。

和历史上也有一点儿不同的是,现在突击到柏林附近的苏联红军接到的命令是放弃所有次要目标,将全部的兵力向着柏林方向发起全方位的进攻,所以驻守在柏林附近的德军受到的压力远比另一个位面要高得多,不过德军在这里的部队也比历史上要多一些,装备也更加的好一些就是了,75中型坦克现在依旧是让世界各国头疼无比的巨无霸。

苏联方面得出的对抗经验是集中120毫米以上的火炮集中攒射,祈祷能够有运气好的击穿它防御薄弱点的炮弹,又或者是用搭载了新式122毫米火炮的重型坦克利用机动性去绕到那个钢铁怪兽的侧面,重型坦克以下在面对它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高速冲刺绕到他的侧后,对准他薄弱的车尾开炮,当然了这么做和送死无异,当然眼下多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等步兵用中国人提供的la敲掉这个大家伙。

柏林战役开始三天之后,朱可夫决定投入他的战役预备队,莫斯科传递来的压力越来越重,显然英美不是傻子,他们很明白,之前美军的侦察分队能够进入柏林,某种意义上并不是一种“意外”,这或许是德国方面传递出的一种暗示,所以两边开始调集部队的动作越来越大。同时,对于攻入柏林的兴趣也非常大的法国人,更是摆出了一种厉兵秣马的态度,开始了一波向着柏林突击的行动,这让苏联的最高领袖斯大林感到非常的忧虑,这种忧虑很快就变成了实际的压力施加到朱可夫身上。

于是在5月8日夜里,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历史性合围,两只苏联红军的战士,将德国首都柏林和他们的国内最后的援兵以及盟军彻底的隔开了,不管是在丹麦的也好,还是在德国西部的残兵败将也好,从这一天起,他们只能在广播里面遥遥的听到一点儿柏林的消息,他们再也没有可能增援到柏林了。

原本,在被彻底的合围之前,希特勒还是有机会从柏林撤离的,不过希特勒这位德国的元首做出了一个让黄炳德非常佩服的决定,和之前斯大林还有退路的情况选择了不撤离不同,眼下的柏林可是完完全全的死地,希特勒不可能有任何的转圜的余地的,苏联人一定会想杀死他,英国人也想杀死他,法国人也不可能放过他,当然戴高乐或许有那个兴趣将那个火车皮拉出来让希特勒和自己再来一次该死的火车皮会议,当然前提是那个火车皮还在。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希特勒还在柏林,他想走也已经走不了了,他做出的最后一个指示,是希望一个党卫军的少将率领一只别动队,从柏林北部对苏联军队发起攻击,他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是5月9日,但是这是一条没有任何意义的指令,因为德国党卫军在柏林附近已经


状态提示:第600章 攻克柏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