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宋翔>三十四向杨炎问计

金国将要出兵三十万增援西夏,皇帝完颜允恭将御架亲征的消息,也立刻由大宋在金国设立的谍报系统传回了建康。因此大宋朝廷也立刻为此展开了讨论,商议如何应对金军的出兵。

虽然大宋朝廷对于金国将会干涉西夏的战事早有思想准备,也制定了好几套应对的措施。但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整个朝廷上下还是都大吃一惊。因为按杨炎当初预料,金军出兵很有可能会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后,但那知金国的反应之及时,动作之迅速,都远远超过了这个预计。而且三十万大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以目前宋军在西夏的兵力是否足以应付,真是未必可知。

其实自从大宋出兵进攻西夏之后,几乎就是势如破竹一般,连战连胜,战事一直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由其是夺取了大宋当年数代都梦寐以求的河套地区,因此赵忱也十分放心。而且在朝中反对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下来,随着每一份捷报传回建康,群臣们都精神大振,然后纷纷赞扬赵忱英明,当初力主对西夏岀兵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但金国出兵的消息传到建康之后,朝廷上下也都紧张起来,没有人在称赞赵忱的英明决策,当初反对出兵西夏的官员这时也都蠢蠢欲动,虽然还不敢明目张胆反对进攻西夏,但多数人都以金军势大,恐怕宋军难以抵抗,因此有人以经建议还是暂时撤军为好。而当初力主对西夏用兵的官员,如王炎则认为战事进行到这一步,绝对不能退缩了,大宋应该向西夏派出援军,以增加杨炎的兵力,就在西夏与金国决战。

赵忱有些踌躇不决,不知是该如何取舍才好。从他心里来说,是绝不希望就此撤军的,因为一但撤军,那么之前大宋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了,以后也再难以找到这么好的灭夏良机,但继续留在西夏,与金军决战,赵忱心里也没有底。他现在己不是刚刚继位的懵懂少年,十分淸楚以目前大宋的力量,还沒有完全做好与金国决战的准备。

而为这场战争设立的都督府同样对与金军决战没有把握,因此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参考意见来。最后还是尚书左朴射韩彦直建议,立刻命人以八百里加急将这个消息传到西夏前线,向杨炎询问。看一看杨炎是什么想法。毕竟他才是前线的指挥官,

这一点赵忱其实早就想到了,但现在杨炎身在数千里之远的西夏。虽然为了这场战争,大宋专程修建了一条从建康通往兰州的驿道,使公文传递的迅速大大加快了。但建康的公文传到杨炎手中,然后杨炎再把答复朝廷的奏章送回来。这一去一来至少也要十五六天的时间,就算朝廷可以根据杨炎的答复做出决定,不需要再次询问,但等到朝廷的诏令再次下到前线,只怕一个月的时间都过去了。到了那时,恐怕想撤军都来不及了。

韩彦直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因此道:“陛下,依臣之见,可以在朝廷的公文中加上“前线的战事,杨驸马可以自行便宜行事” 之句,一但杨驸马认为必需撤军,那么就可以无需等到朝廷再下令,就可以自行安排撤军。这样一来,也就不会误事了。”

赵忱听了之后也觉得只能如此,同时他也相信杨炎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来,于是点点头,道:“韩卿所言极是,但如果杨驸马认为可以在西夏与金军一战,但需要朝廷派兵增援,等公文回复到建康时,是否也迟了呢?”

韩彦直一听,觉得皇帝说得也对,自古道救兵如救火,如果杨炎那里真的需要援军,等公文传回建康之后再发援军,少说也要耽误近二十天的时间,说不定决定胜负的关建就在这二十天的时间里。

因此韩彦直想了一想,道:“那么就再下一道诏书给赵汝愚和刘珙,如果前线真的需要援军,就先暂时从四川调遣,然后朝廷立刻先调集五六万大军派去,前线如果需要援军,则正好来得极,如果杨炎决定撤军,那么大军行进,必然迟缓,公文到了杨炎手中,大军只怕还在湖北境内,因此只需要把行军的路线告杨炎,让他立刻派人阻止大军进川,也就是了。”

赵忱这才露出笑容,道:“韩卿果然是持重之臣,能够如此面面俱到,实在是难得。好,朕立刻就下诏,依韩卿所言去办吧!”

第二天,韩彦直立刻以中书省的名议,用八百里加急,给杨炎和赵汝愚、刘珙各发出一份公文。然后立刻调遣人马,由曹勋统领,立刻进川去增援宋军。

消息传递不便,一直都是战场上的一大难题。所谓八百里加急,其实都达不到八百里,一天能够达到五六百里,以算很不错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进攻西夏之前,大宋特意修建了一条建康通往兰州的专用驿道,每隔六十里设立一个驿站,每个驿站有二十人看守,并养马十二匹。一但有紧急文件,则层层传递,一刻不停。同时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传递制度,并且规定,两个驿站之间传递,必需在一个时辰之内跑完,公文自开始传递起,在每一个驿站都会领取一份到达的日期时间,那个驿站超过了传递时间,必将重罚。相反如果能够提前一定的时间,还有奖赏。

因此在这种奖罚措秩下,驿卒们都不敢有所怠慢,基本都能保证一天八百里的速度,有时一天甚致可以跑出一千多里去。使消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从建康到兰州的公文以前至少需要七八天时间,而现在只用四五天就可以传到了。

而在兴州主


状态提示:三十四向杨炎问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