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期间,红军第一梯队登陆后的纵深推进却遭到蓝军炮火的猛烈袭击,伤亡近三分之一,只得暂停前进,转而在滩头阵地建立巩固的登陆场。
李达康急了,要求登陆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兵分几路向纵深挺进,一定要赶在蓝军海上编队回防之前占领蛙港。
而蓝军这边,高育良也急了,立即下了一连串的命令,催促蓝军预备队空降增援。
蓝军信息大队截断了红军的通信联络,成功地实施了信息欺骗。让红军运输第二梯队官兵的舟桥大队走错了方向,未在第一梯队开辟的登陆场登陆,而是撞进了蓝方另一处防守严密的滩头,陷入滩头的排炮袭击,不少船只被击沉、击伤,第二梯队登陆受阻。
高育良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只要蓝军预备队空降成功,就可以立即投入战斗,夺取红军特种大队建立的登陆场。但哪想到运输机大队刚一靠近蛙港,就遭到红军歼击机中队及海上舰空导弹的联合打击,根本无法实施空降,只得无功而返。
这个时候红军惊觉蓝军的信息欺骗,李达康命令实施大强度的电磁干扰,让蓝军各部队之间的通讯也全部中断。然后红军派出了新式的隐蔽性最强的“红星”护卫舰对蓝军的装甲部队以及坚固堡垒实施炮击。
“红星”护卫舰是李达康本次军事演习的重磅杀器。其舰长72米;舰宽10。4米,吃水2。5米。满载排水量620吨。推进系统采用柴燃联合动力装置,推进器采用喷水推进装置。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21760马力(16兆瓦),柴油机为输出功率3536马力(2。6兆瓦)。使用燃气轮机推进时,最高航速可超过35节;用柴油机推进时,航速为15节。采用喷水推进装置使该级舰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同时又可减少舰的吃水,使该舰能在浅水海区使用。
李达康早就想到舰炮配合登陆部队作战的问题,所以就选择能在浅水海区使用的“红星”护卫舰来助战。为了避免被岸炮摧毁,“红星”护卫舰的隐身性能做到极致,舰上的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2条标准鞭状天线!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强的隐身性能,是因为“红星”护卫舰上除一个锥形指挥台和一门隐身舰炮外,再未布置任何外露的设施:舰面光洁而平整。同时,舰体各个部位均由不规则的倾斜多面体组成,舰载雷达、卫星通信天线、各种电子设备天线等都被封装起来。舰载导弹、反潜武器及反水雷设备则安装在上甲板以下部位,舰体上预留的发射口上有遮盖装置。加上上层建筑外表均涂有吸收雷达波的材料,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雷达信号特征。而且“红星”护卫舰采用碳化纤维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是一种类似三夹板构造的材质,其中混用了pvc、玻璃纤维与氯乙烯薄板,拥有高张力、坚固、重量轻、耐撞等特性,最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大幅降低了雷达波的反射量,而且没有金属材质的磁性。
四艘“红星”护卫舰一出手,就给予蓝军装甲部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了第一梯队对滩头登陆场的坚守。
但是红军的第二梯队被诱骗到蓝军防守坚固的地区后,遭受到蓝军密集火力的打击,伤亡接近一半,几乎丧失了与第一梯队汇合向蓝军纵深挺进的能力。红军主力舰队中还有一个两栖作战营,但以他们如此少的兵力“添油”式的增援第一梯队,于事无补。
关键时候,红军总指挥李达康果断下令,红军舰队将舰地导弹全都投到蓝军蛙港的阵地上,不过了。
一排排舰地导弹发射之后,蓝军阵地上立刻一片“火海”。伤亡惨重的蓝军103旅再也坚守不住了,被迫后撤,红军发动凌厉攻势,最终完全彻底地占领了蛙港。
由此,胜利的天平摆向了红军的这一边。
因为这场蛙港争夺战是以李达康胜利高育良失败的结果出现,所以赵立春想扶高育良上位的想fǎ_lún为泡影。最终李达康被组织部门定为a军区司令员的最佳人选。
两个月后,李达康被组织任命为a军区司令员。
李达康一就任a军区司令员,就立刻提拔在历次军事演习中立下大功的李云龙为a军区第47集团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