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这就是戒尺,由两片竹木制成。
两木一仰一俯。仰者在下,长七寸六分、厚六分、濶一寸分馀,下面四边有缕面。俯者在上,长七寸四分、厚五分馀、濶一寸,上面四边有缕面。上木正中竖安木钮一只,钮长二寸五分、高七分,捉钮敲击下木。
墨轩当年没大没小的,可没少尝戒尺的滋味儿,啪一声,掌心顿时火辣辣一片,只一下就得龇牙咧嘴疼好久。
一次墨轩背诵道典,结果半本书背下来,右手掌就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向灯光中一照竟是通亮,半个月才消肿。
老师的戒尺一个月就得打断三根!
小娃们全都吓得一缩脖子,不敢想象那光景,他们除了调皮捣蛋时偶尔被家长打屁股,还真就不知道戒尺为何物。
墨石继续讲述,墨轩一路步行,运气好的话能遇到同学,结伴同行,聊聊天,走路也就不觉得那么漫长了。
到了初学堂,上午跟着刘老师后面朗读道典,再听刘老师讲解涵义;中午就着水壶里的凉开水吃掉怀里已经僵硬的大白馒头,趴桌上睡一会儿;下午在沙盆里练字写文章。
然后放学回家,同学们欢欢喜喜结伴而行,遇着岔路,人就渐渐的少了,最后只剩下墨轩一人。
起早贪黑,头悬梁锥刺股,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十年天天如此。
小娃们不是没有听过墨轩老祖上学故事,却也只听过寥寥几句,只知道墨轩老祖当年很苦,却是不知道竟然是这样的苦!
十年呐!天天都得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小娃们实在无法想象。
墨石回归了正题,说道:“所以呢,你们问我的那条题目,我们这些老人一想就能猜到了。”
答案究竟是啥?小娃们全都眼巴巴地看着墨石,咱们实在猜不出来啊!
墨石嘿嘿一笑,说道:“你们猜不出来并不奇怪,就你们这娇生惯养的,别说是旧衣服旧鞋了,半新的几乎都没有穿过。”
到底是啥啊,老祖宗您别老是绕弯子,倒是快说呀!
墨石抬起右脚,对着小娃们转悠着脚丫子,说道:“鞋底破了。”
哈?老祖宗你鞋底没破呀?分明还是好好的呀!
等下!小娃们都不笨,很快就想明白了,哎呀,原来是鞋底破了!
天不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可不就是鞋底破了么!
原来是这样啊,咱们的鞋底这真就从没有破过,难怪死活想不出来啊!
不过……鞋底怎么会破的?小娃们想不出来。
墨石无语地摇摇头,说道:“走路走太多,鞋底就破了呗。”
小娃们怔怔看着厚厚的千层底,走破了?这得走多少路才能走得破呀?
墨石唏嘘道:“过去的布鞋哪舍得用现在这么多布呀,最多只有你们穿的三分之一厚吧,墨轩一个月上下学,差不多就得走破一双鞋,补一下换个鞋底继续穿。”
小娃们依旧无法想象,几个精力过剩的小娃专程跑步,一天下来绕着灵岛跑了小半圈,气喘吁吁地看看鞋底,好吧,压根就被磨掉多少!
今儿小娃们都算是好好地上了一课,知道当初墨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了!
次日,清晨。
因着墨石的吩咐,墨家早饭改为清一色的大白馒头外加一碗白开水。
小娃们见着白乎乎的大白馒头还挺欢喜,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白馒头啊。哎呀,好烫,小娃们呼呼吹着气,轻轻咬一口,唔,软乎乎的,还不错嘛,我们还是能吃苦的嘛!
小娃们张开大嘴呜啊呜啊咬了起来,没一会儿就口干舌燥,喝口水,哎呀,这是什么水,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的?跟平常喝得清甜可口的灵水相差太远了!不过口渴得厉害,喝吧!
咬啊咬,小娃们就吃下了半个馒头,然后……小娃们看着手里实心的大白馒头,就有些不知道该从何下口了。
想起墨石老祖宗说的,吃不光就要打屁股,小娃只能继续吃,越吃越难以下咽,挤眉弄眼伸着脖子就着白开水吃一口喝一口,一小口一下口地往下咽。
好难吃的说!一点的味道都没有,这怎么吃啊!
大人们普遍还好,最后几大口一咬,一口气把剩余的全部咽了下去,再喝几口水,缓过了气儿。乖乖,当初墨轩老祖当初就是这么过来的么?而且,这还是吃得算是好了的,其他族人都还吃不起大白馒头呢!
这就是当年么!大人们百感交集,不由想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