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带着仓库闯位面>第151章 传媒的诞生

电影被广播报纸持续追踪报道,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新闻。从古至今,原来人们对娱乐的追求热情都高于对国事的追求。

电影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演员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看报纸和听广播的“有识之士”借电影这个话题恰好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高贵”。

这又形成了一条新的鄙视链出现,看报纸的鄙视听广播的,因为看报纸每天都要花钱,首先说明你富裕,才能每天买报纸看。第二说明你识字,不认识字的报纸免费塞你手里你也看不到啊。

第三,那些看报纸的坚持认为报纸更权威,记者的大新闻都先在报纸上登接着才会广播。而且报纸可以自由选择你想看的内容,不必像广播一样非得耐心等到你不感兴趣的内容播放完才能听到自己心仪的内容,更节省时间。

因为那些自诩上流的,无不看报,无不在公众场合看报,街上长椅,茶馆酒肆青楼,达官贵人出行,手里没有拿份报纸,简直就是跌份。报纸拿在手上,就是要告诉众人,我有钱,还有文化。

而听广播的鄙视什么都不关注的。收音机虽然价格越来越便宜,收听电台也不花什么钱,但有时间总是收听广播的人,却并不多。

能边工作边听广播的,说明工作相对自由,身份就直觉自己体面。或者干脆就没有工作,可以不工作还有闲心听广播的,那说明生活至少也挺富足。

所以,即便没能天天买报纸看的条件,这听广播的也会在有人的时候相互交流的都是广播中的内容。卖弄一下自己学识的渊博的同时,也有意无意的透露出自己可是广播的忠实听众。

很快,报纸和广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权威。

陈漠多了两张对外的嘴,他饶有兴致的观察着这一切。知道,造梦的机器已经有了基础。慢慢的,他要让自己的梦变成全世界的梦,开始改变和影响这个世界。

电影拍了大半年,终于传出消息。将开始在由各个区域轮播。各地也都陆续的公布了播放的时间和地点。基本上都是巨大的露天旷野。这样每场的观众可以最大限度的多些。

汴京在全华夏的轮播前先试播了三天,即使知道各个州府三天后也会开始播放电影,很多富户还是忍不住,携家带口的往汴京里来,想提前一睹风采。

一时汴京出现了千古奇观,开始堵人。各地赶来的人也就罢了,华夏的各个属国属民也按耐不住这华夏最神奇的东西。他们有些人从听说要拍摄电影时就陆续赶到汴京,知道这汴京肯定无论如何都会首先播放的。

这些人并不富足,来到汴京只能边工作边耐性等待,汴京的工业本就发达,提供的岗位也多。但东洋人,高丽人,草原人,突厥人和波斯人以及澳洲土著都来到了汴京。

这人实在太多,工价就开始一路狂跌,因为很多华夏的属民只要给吃给住都愿意在汴京呆着。总比自己穷乡僻壤什么都没有的地方生活质量高啊。最起码这里不用担心战乱,不用担心被人抓走当战士或奴隶。

汴京里的繁华,应有尽有,又是超级帝国华夏的心脏。这让世界都为之侧目,华夏商人的不断出现,让全世界的也开始了解一些华夏,他们从很多华夏不可思议的商品中,开始了对华夏的向往。

但这样的工人越来越多,华夏居民就不乐意了。路开始越来越多人,虽说商业越来越繁华,可到哪都太拥挤。本地人越来越熟悉的资源也开始日渐干涸,跟不上。

这些属民的素质又参差不齐,不管是卫生还是生活方式有时都难免跟当地居民起摩擦。更有些懒汉工作着工作着就又不想再工作了,没了生活来源,仗着华夏物资丰富,华夏人又善者居多。乞讨一些食物并不难,吃完就躺在路边晒太阳。

到了晚上也就直接天当被子地当床,他自己倒是不觉得艰苦。可居民看着就十分难受,这让汴京有时候看着颇有点难民城市的感觉。

事实证明,饱暖思**,半饱半暖也思。汴京的治安问题也开始愈发严重。民间越来越多的抱怨,众臣也苦不堪言。便一遍遍的又给陈漠禀告此事。希望陈漠可以改变自己的开放策略。

陈漠对此却并没有当回事,仍然自由开放国境。因为移民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众大臣和他也都十分清楚。任何区域成长,人口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坚实条件。增加20万人,相对比现在华夏广袤无垠的领地,现在人口还是太少。

即便幼童出生率增加,显现出效益来也要等个十几年至少。而这些人的到来,正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人口的结构是可以慢慢调整升级的。但年龄和数量你又不会法术,如何调节。

而且周边属地和他国的人来的越多,华夏的文明将来散播的也就会越迅速,开放包容才能形成兼并。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陈漠麻痹大意了。不想这次电影首映居然搞出乱子来。

土著不断的进入,加上华夏自己领土的原住民也都纷纷往汴京赶来。这城中所有路都被人堵得水泄不通。无论你是想干什么,都被人流裹挟着动态不得。

汴京人到了电影会场,尽管一早都赶过去才发现,今天是肯定看不成了。别说看到电影放映的传说中的大白布屏幕了,这往前在看三公里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海,现在离会场都还远着呢。

第一天看不上他们就忍了,很多人就守在外面,希


状态提示:第151章 传媒的诞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