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战国之鹰>第754章 海盗贸易

学府城之中,有一座修筑在一个小山岗之上类似于明国四季园一样的建筑。这是政良专门在此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的山里茶亭,名为亭,实为一座面积不小的园子,由于园子当中有一座茶亭,园子因而被取名为山里茶亭。

眼下政良现在正站立在这处园子另外一处稍为高耸一点小阁楼的阳台之上,打量着正缓缓向山里茶亭走来的王海一行人。

看上去这一行人一共有十几人。这些人虽然身材并不魁梧,但都十分结实。每一人都腰间都跨刀,最后几人则手上端着盒子,不知是否是礼品一类之物。

为首的两人,一人自然就是政良认识的王海了,另外一人则是一名年轻人,大约二十多岁,正与陈天杰一起彼此交谈并缓缓而行,虽是年纪轻轻都是举止皆透出一股沉稳,并行止老练的味道来。心底猜出他才是这一行人的主心骨了。也就是王海此前提到的未来海贼之王王直的干儿子毛海峰了。

半月前,王海见到政良后,除了向政良详细介绍了明国走私商贸以及最近明国移民的情况以外,还拿出一封由王直亲笔写给政良的书信。信中主要是向政良表达了交好之意,并且提出了相互进行贸易的建议。政良随即也通过王海向王直传达了善意,于是才有了王直派出其干儿子毛海峰作为使者前来恰谈贸易之行。

前一段时间,王直所在的老巢福建双屿岛被刚刚担任巡抚浙江,兼制福建、兴、漳、泉、建宁等处海道职务的朱纨带着水师给端了。王直不得不带人逃往烈表山(又名烈港。此港口距舟山县城六十里左右)。在这里重整旗鼓。随后又派大军攻占了琉球群岛。这一段时间王直的实力实际上还没有达到顶峰。而且他此时正与另外一个海盗头子陈思盼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一心都在考虑如何吞并陈思盼的势力。至于倭国地区,他暂时是没有过多关注的,更多的是将倭国作为船只停靠点以及补给点罢了。

而王直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当初将他赶走的朱纨,因为上任后对武装商团的一系列强硬举动,损害了东南沿海士绅的既得利益,于是在闽籍御史的弹章交上之下。朱纨被朝廷降为“巡视”,不久后又要被免职了。面对如此耻辱,烈性的朱纨选择了自杀。朱纨死后,他遗留的职务“巡抚浙江,兼制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有三年之久不曾补缺。他的死也带来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恶果:原本以经商走私为重的武装商团不复存在,一味剽掠的海盗势力坐大。

而按照历史的发展,王直正是在这个官府势力突然减弱的时期,在不久后派人与陈思盼阵营中的人暗中勾结,就在陈思盼生日那一天。王直率人直扑横港,与那些奸细里应外合。于烛影摇红的宴席上割下了陈思盼的首级,霸占了陈思盼的老巢。其时陈氏的船队正在外劫掠,当他们回到横港时,发现老巢早已易主,在惊疑初定之后,全部归顺了王直至此,王直确立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东南海盗都要受其节制。

得意洋洋的他干脆自号“五峰船主”,海上船只有插了“五峰旗”才能在他的海域里通行。随后为了迫使明朝开放海禁,他开始频繁带领船队骚扰明国沿海。最终迫使了明国朝廷派出了俞大猷、卢镗这样的名将联合剿杀王直,令到王直惨败逃到了倭国,才有了王直在倭国建立一个海盗帝国,并且自命“徽王”的事情。

现在,王直也才刚刚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了琉球、萨摩国地区,而且注意力也不集中在这边,其自身的势力也处于崛起阶段,却是正好了遇到了同样在九州地区崛起的罗氏家。

早年在走私的时候就知道罗氏家的存在的王直,在得知这个当初就连自己都懒得亲自出面去恰谈生意的肥前国当地小豪族,此时已经成长为了九州地区最为强大的大名的时候,也是狠狠地吃了一惊。而当他知道罗氏家的水军也是相当强悍以后,就更加不敢小觑罗氏家了。于是当即派人找到了同样在这几年里,在明国与倭国走私商人的世界里声名鹊起的王海,希望王海能够作为中间人,牵动王直与罗氏家之间建立合作的关系。

王直的此时的心思,主要集中在吞并陈思盼的势力上面,而最为重要的是,他一心希望明国能够开放海禁,而他则是以一个被人认可的显赫身份回归故里。对于倭国,在他看来,他愿意跟倭国当地的所有势力进行诸如售卖军火之类的贸易,但是却不愿意过多介入倭国事务,因为这样会引起当地其他豪族的反感,不利于他在倭国的立足。关键是他的心在大明,倭国不过是他作为补给基地的地方。况且现在罗氏家势力如此强大,要是罗氏家届时真的统一了九州,而自己又与罗氏家交恶了就不好了,所以才有了主动示好的举动。

而政良这边呢?在收到王直主动示好的亲笔信之后,他就思考了起来,罗氏家到底是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与王直的势力打交道为好呢?

在政良的眼中,王直是一个颇具历史争议的人物。作为日后的海贼王,他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海盗的行为。而且他人虽在海外,但是心一直在故土,总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荣归故土(后来的确是实现这一梦想了,但是人头却因此而落地)。

只是,他自己以一己之力,如蚂蚁撼树一般企图推动整个**的明朝解开海禁,恢复海上贸易的想法是很幼稚的。而且为了达成自己的这


状态提示:第754章 海盗贸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