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元府上了宽阔无比的朱雀大街,进朱雀门,经过皇城,一路进入宫城内,层层的盘查核对后,易大兴宫大兴殿内。
殿内。杨坚临桌书写,易风立于阶下,不动如钟。他已经站了半天。可杨坚却似乎并不知道他到来一样,手中的笔一刻也不停。
易风脸上没有露出半分躁动不耐的神情,十分认真的站在那里。他悄悄投起眼皮,用目光小心的打量着这位大隋天子。四海之主。他长的很高。虽然坐在那里,但易风估摸着已经超过了一米八,大约一米八五甚至更高些。身体也很魁梧,额头较高,留着一副长长的大胡子,修剪的十分漂亮,配是那身玄衣朱裳天子龙袍,坐在这充满皇家气度的大兴殿里。确实有一股王者气势。对于这个此时已经华发早生,脸上皮肤也已经皱起。露出了老态的天子,易风也是充满几分敬佩的。
后世的许多人,特别是国人,对于文帝杨坚,并不怎么推崇,甚至觉得杨坚本事一般,许多人特别喜欢引用清人赵翼的一句话,说自古得国之易者,未如杨坚也。说杨坚从女儿和外甥的手里抢夺天下,怎么怎么,又说杨坚晚年昏庸,选错了继承人,导致隋二世而亡。实际上在易风看来,他们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事实上,易风对于杨坚还是极为敬佩的,公正点说,杨坚在中国古代帝国里不说排进前三,但肯定排到前十前五,起码也要比大麻子要强的多。
杨坚虽然出身于关陇集团,但杨子底子并不厚,往上推几代,都不过是北魏北方六镇里的普通军校而已。到了父亲杨忠时,历尽千辛万苦,才乘时势而起,与武川军人弟兄们一起开创了关中西魏北周。到杨忠去世后,杨坚接掌杨家时,杨家既不是西魏八柱国家之一,也不是当时北周最有权势的几大家族。而且杨坚成功乘势当上了北周宰相后,他的形势也并不好的。三总管的勤王起兵,局势极为危险。夺取北周权力建立隋朝后,天下也并非就太平了,还有南陈西梁,北有正如日中天的突厥,东有立国五百余年,势力不断西侵的高句丽,西有吐谷浑。大的环境,则是天下自五胡乱华十六国南北朝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尤其是南北之间的分裂极久,北方人称南方人岛夷,南方人骂北方人索虏。晋以来,多少王朝兴衰废立,南攻北伐,东征西战,刘裕拓跋跬桓玄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人,哪一个不是一代枭雄,可打的天下崩裂,也没有人打出个真正的统一天下来。
无数枭雄没有做到的事情,杨坚做到了。虽然说在北周灭齐之后,其实天下一统的大趋势已经到来,可如果杨坚没有能力,光有这样的形势和机会,也不一定就能实现的。兵不血刃的吞掉西梁,一战灭掉南陈,铁血对抗突厥,杨坚统领的隋朝,真正做到了势不可挡。若仅仅是如汉武帝一样赢了战争,却输了民生,那杨坚也不值得他如此称赞了。偏偏杨坚不但短时间内混一宇内,而且还奇迹般的做到了国强民富,天下安定,开皇盛世并不仅是一个治世,而是一个历代王朝中极难得的真正盛世。这与晋后南北朝以来连年混战,百姓民不聊生的境况是鲜明的对比。
仅仅这些,不管怎么说,杨坚都不失一个帝王楷模,再怎么推崇都不为过了。而且这位帝王在私生活方面也是极不错的,虽然如今老了后不免也开始了享受,但多年来身体力行的节俭、勤政等还是让他佩服万分的。他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甚至他创立、推行的许多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均田、府兵、租庸制,恢复汉魏礼仪,恢复汉文化等等,这些无一不是能够永载史册的。
看到杨坚此时还这般认真的在处理政事,易风越加敬佩,杨家的皇帝,不管是文帝还是以后的炀帝。勤政方面都是所有皇帝的楷模了,真正做到了宵衣旰食。
可惜,这个如今正如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大隋帝国,即将攀登上他的高峰,然后就如同一颗流星般的坠落了。大隋的强盛不全是杨坚的功劳,大隋的灭亡也不全是杨广的罪责,可身处在这个时代里的易风,真的已经很喜欢这个时代。没有花样繁多的税物,盐不专卖。茶不专卖,没有关税交易税,安宁富裕。没有战乱之苦,也没有胡人铁蹄蹂躏。可这样的好日子,若按历史发展,只有十来年了。然后就是隋末乱世。杀的天昏地暗。中原百年都得不到恢复元气。
想到这些,他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当继续支持杨广夺取太子之位了。可是很快,他又不由的摇了摇头,正如他先前想到的一样,大隋的富强不是杨坚一个人的功劳,大隋的灭亡也不是杨广一个人的罪责。如果杨广不接掌这个帝国,结果并不就会变的更好。杨勇这个人,他更是早看透了。说好听点直率,说难听点就是一个连起码的自制力都没有的人。而且没有半点才华,这样的人若当了天子,不说很有可能等待他的就是一场帝国的内讧。就算杨广不造反,他也驾驭不了如今越来越强大的关陇贵族门阀了。北魏朝东西魏是如何灭亡的,北周北齐南陈后梁是怎么灭亡的?在这个精英化的贵族时代,一个无能的继承人接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