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昔有豪男儿,义气重然诺。
睚眦即杀人,身比鸿毛轻。
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
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美名不爱爱恶名,杀人百万心不惩。
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放眼天下数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
随着李陶铿锵有力的歌声,屋内杀气越来越浓重。
终于,歌声唱完的时候,李陶已经收回了剑。杀气突然消失了,李裹儿差点瘫坐在地上。
“你心里或许觉得很不服气,那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机会!”
说罢,李陶捏着剑尖,将宝剑反手递到李裹儿面前。
李裹儿不知李陶何意,哪敢动弹半分。
“拿着!”李陶冷声道。
话音刚落,那股让人骨寒毛竖的杀气又散发开来。
李裹儿兢兢战战接过宝剑,李陶顺势将前胸抵在剑尖上,然后死死地盯着李裹儿。
李裹儿的手在颤抖,这一剑无论如何也不敢刺出。
两人就这么相持着。
“哐当”,房门再次被人推开。
李显出现在二人面前,他的身后跟着杨思勖与裴岳。
“父皇!”李裹儿看到李显,就像看见救星一般,手中的宝剑掉落在地上,扑向他的怀中。
“裹儿,你为何要这么做?”李显拦住了李裹儿,怒声问道。
“父皇,他……”李裹儿正要诉苦,却硬生生地让李陶凌厉的目光把后面的话逼回了肚中。
“思勖,带裹儿回去,守门思过,禁足十日!”李显恨恨道。
“是,陛下!”
李裹儿异常委曲,可能离李陶远些又让她觉得异常轻松。毫不夸张地说,李陶在她面前已经如同魔鬼一般,让他有些毛骨悚然。
望着李裹儿远去的背影,李显转过头来看着李陶,不知该如何安慰于他。
“陶儿!”
“阿陶!”
就在此时,元氏与华菁菁、娑娜从屋外冲了进来。
元氏将李陶揽入怀中,急切地上上下下打量道:“陶儿,你没事吧!”
“阿娘,我没事!”李陶轻声道。
元氏转身转身噗通一声跪在李显面前,大哭道:“陛下,俊郎死了,我认了。现在除了陶儿,我什么都没有了。若陛下非要陶儿的命,妾身愿意替陶儿一死,求陛下要放过陶儿!”
李显听了元氏哭诉,心中郁闷不已,自己明明是前来解救李陶的,什么时候说要他的命了。可李裹儿手持宝剑要杀李陶是自己亲眼所见,让他无法辩驳,谁让李裹儿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呢?
“阿陶,咱们回潞州去,省得在这里天天提心吊胆!”华菁菁与娑娜也啜泣道。
李显窝火不已,他咬牙切齿对元氏、华菁菁与娑娜道:“你们起来,陶儿哪也不用去,我向你们保证,谁若敢动陶儿一根汗毛,我会让他挫骨扬灰,诛他九族!”
……
正月初十,李陶与裴岳走在长安的大街上。
“岳伯,长安与当年你离开时有何变化吗?”李陶一边询问一边东张西望着。
“小主人,你还别说,比我当初离开时可繁华了许多。”裴岳感慨道。
“听说长安的西市很有名,走,岳伯,我们去转转!”李陶招手道。
李陶话音刚落,路边的一座酒楼传来一阵嘈杂声,李陶询声走了过去。
“各位大爷,求求你们了,放过我们吧!”只见一个老者向四五个人作揖求饶道。
这几人都没有胡须,看他们的服饰,毫无疑问都是宫内的太监。
领头的一个太监细声细气道:“老不死的,给脸不要脸,兄弟几个,给我砸!”
气,立刻砸将起来。李陶立在围观的人群中,看着这一幕不由怒从心起。
“唉,造孽呀,这些人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安生呀?”李陶身边的一个中年人叹了口气道。
李陶悄声问道:“这位郎君,不知您是……”
中年人打量了李陶一眼:“小郎君,我是这永和楼隔壁布庄的掌柜,敝姓王。”
“王掌柜,这些太监是什么来头,怎的如此霸道?”
“你是外来的吧?居然连内坊局的太监都不知道?”王掌柜道。
“内府局?”李陶还真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郎君,是这么回事!”
听了王掌柜的诉说,李陶这才明白。原来,内府局是下属于宫中内侍省,内侍省的太监贪得无厌,想尽办法来欺压和剥削长安百姓,不择手段地掠夺,引起了长安百姓的痛恨,但是有冤往哪儿去诉呢?
内府局开设“五坊”,五坊是专门替皇帝养雕、养鹘、养鹞、养鹰、养狗的地方。有一批太监在五坊里当差,这批人吃饱了饭不干正经事,到处向百姓敲榨勒索。他们要敲哪家的竹杠,就把鸟网张在人家的门口或者井架上。谁要是在家门口进出,或者到井里去打水的时候,碰到了鸟网,就说谁吓走了供奉皇帝的鸟雀,围住他痛打,直到这家人出钱赔礼,他们才扬长而去。这些人常常在酒店里要酒要菜,大吃大喝,吃得醉醺醺的,七歪八倒地扬长走了。酒店主人向他们要酒钱,不是挨骂,就是挨打。
这一次,他们在永和楼喝了酒不付钱,小二上前讨要,他们把随身带来的一袋蛇交给小二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