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战国大事记>第一百一十三章 年末回想(下)
定实的调停下,长尾晴景隐居,长尾景虎(日后的上杉谦信)成为兄长的养子并继任家督。

长尾晴景自小体质虚弱,没有作为武将的统领之才,被国内的其它势力所轻视,越后豪族扬北众叛变四起,且无力平叛。翌年,年仅十四的虎千代元服并改名为景虎,得到母亲家的古志长尾氏和栃尾城代本庄实乃等人的援助,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并很快将安田长秀、北条高广、小河长资等豪族收伏于帐下,栃尾城之战作为景虎的初阵令他声名鹊起。

天文十四、十五年(守护上杉家的老臣黑田秀忠两度占据黑泷城谋反,长尾景虎代兄长长尾晴景率兵平叛,脱颖而出,最后依守护上杉定实之命消灭了黑田一族。家中一时间分裂为两派,最后上杉定实的调停下景虎继任家督,越后之龙初露锋芒!

对于房松还很遥远的东北地方,历时七年的“天文大乱”同称“洞之乱”正式告终。

伊达稙宗有11男6女共17名子女,因此非常热衷于联姻外交策略。当时与奥州地方的相马氏、芦名氏、大崎氏、二阶堂氏、田村氏、桑折氏、亘理氏等势力都有婚姻、过继关系。靠这种广泛的关系,伊达家基本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可惜稙宗的完美外交策略出现漏洞,天文九年,越后守护上杉定实无男嗣,稙宗有见及此,立刻命三男实元入嗣上杉家,并送最精锐的一百骑,陪同实元到上杉家,正当稙宗认为百事无碍时,长男晴宗得知消息后大怒反对!

另一方面,天文十一年,为了答谢女婿相马显胤于田村和解之功,稙宗决定赐地与显胤,但此事又为晴宗及众家臣所不满,众人都到稙宗的西山城理论,晴宗大怒道“相马有何益于我家?父上有赐于相马,何不赐于众家臣?”但稙宗照样不理,在一众以中野宗时等家臣的怂恿下,晴宗决定采取行动,天文十二年六月,晴宗乘稙宗于郊外狩猎时,带兵捉走稙宗,并将其幽禁于西山城,晴宗则自立为新家督。

但不久,幽禁于西山城的稙宗被从叔小梁川宗朝、盛宗父子救出,出逃后的稙宗,愤然决定出兵对付晴宗,最终爆发了影响东北久远的“天文大乱”。由于稙宗的婚姻外交,奥州诸大名都无可避免的卷入乱事之中,奥州大名因此分为以相马显胤、二阶堂辉行、芦名盛氏、石川晴光等大名及伊达义宗等以宗亲为主的稙宗派,及以大名岩城重隆及中野宗时等少壮派家臣为主的晴宗派。

天文十二年二月,稙宗派的相马显胤与晴宗大战于挂田城,五月,相马伊达联军大破晴宗,七月,稙宗攻略刈田、柴田郡,翌年三月,稙宗更在石母田之战大破晴宗势,占尽上风,夺回西山城。但与此同时,晴宗不断向稙宗派大名的家臣内通,又贿赂芦名盛氏及最上义守等大名,天文十六年,芦名盛氏与田村隆显及二阶堂辉行对立而正式投入晴宗方,最强的盛氏倒戈后,一些小名都开始倒戈向晴宗,石桥尚义及最上义守都先后寝返,稙宗方之势因而急速转衰,天正十七年三月,有意退出的田村隆显派使者到京都请将军义辉出面调停,五月,义辉派圣后院道僧发出和睦令,由芦名盛舜为使者调停,九月,两方和解,稙宗被勒令到丸森城隐居,而晴宗则迁到米泽城,正式成为伊达第十五代家督,晴宗于在位期间打败其他亲稙宗的大名,历时七年的天文大乱正式告终。

但结局是次大乱,严重破坏伊达与其他奥州大名的关系,也使稙宗的“伊达网络”完全崩溃,从而成为往后伊达与其他大名交战的原因,伊达氏亦因此折损不少家臣。

天文十七年,各地争斗不止,如房松、晴信、景虎等人都是这一时代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但前路荆棘密布、大雾弥漫,唯有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方可披荆斩棘、寻见光明!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武运昌隆,干杯“!

夜晚时分的代征院,众人杯盏交错,欢歌笑语,新年的祝福必将洒满整个中村,土佐,四国!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年末回想(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