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黎明>章 151 炎烟生死灰-5

立冬之前这场波澜,其影响的范围并未局限于鄂州。

谋反之心虽路人皆知,然而,曹固毕竟没有真正攻打鄂州城,赵杞以九五之尊为曹固开脱,曹迪更连连上书为子鸣冤,声称曹固身为鄂州城外八军都指挥使之一,统兵回朝交令也是应有之事,他是疏忽了朝廷规矩,没有将暂摄的兵权交回兵部而已。而满朝文武之中,亦不乏希望曹家牵制邓素的大臣,合纵连横之下,如何处置曹固,竟成为大宋朝野议论最jilie的话题之一,直到前线军报传回,曹迪为要挟朝廷,居然擅自断了自襄阳一路给北伐大军输送的粮草补给,更隐隐有“清君侧”之说,朝廷上下这才慌了,诸州学正责成大理寺、刑部和兵部会审,将曹固定为擅专之罪,判决囚禁鄂州刑部大牢十五年,曹固保住了一条命,这才将事件平息下去 。曹固回师鄂州时还未到立冬,而这时已经是大雪天气了。

因为后方不稳的缘故,岳飞、张宪、陆明宇等将联名上书,期望在冬季休整兵马,待春暖后再继续北伐,夺回三关即幽州故土。宋军北伐进展缓慢,扬州证信堂发售的河北券价格一泻千里,户部、兵部都因此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好几位州学正也上书弹劾北伐诸将逗挠不进甚至玩寇自重,请朝廷严加督促诸将从速进兵,朝中又是一片物议汹汹。然而,另一大件事转移了朝野的注意力,举国皆知东宫已孕龙种,孰料大雪之后,皇后不慎小产,小皇子竟然没了!传言曹皇后哭得撕心裂肺,赵杞为此郁郁寡欢,一直不肯上朝,而外间传言,此乃邓丞相为绝后患,使人下毒所致。曹家还没有什么反应,朝野上下又掀起一片弹劾邓素之声。

大宋在喜忧参半一片混乱之中度过了至理二年。

相比之下,夏国统治的洛阳则稳定得多,洛阳人每天已经习惯同时看鄂州发来的最新邸报和洛阳府发出的夏国邸报,然后事不关己地高谈阔论一番。河北战事给洛阳的商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粮食、布匹、兵器、火药、战马,每天一船一船地运到汴梁,又运回宋国廉价的瓷器、白纸、茶叶、矿石。因为连年交战,夏国朝廷的财赋也开始紧张起来,河中与突厥的战事已到了紧要关头,国库藏发行券票已经不够,朝廷不得不在关中和洛阳都增加了赋税。洛阳城内外市肆也有些抱怨之声,但因为军士牢牢控制着荫户,民间也仅止于抱怨而已,上下都盼着战事早点结束,如果丝路的东端从长安延伸到洛阳的话,商贾也能弥补一点损失。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冬天是真正的严冬,只有挺得过冬天的人才看得到春天。

“邓素,邓守一,想不到,竟然还有这等手段。”

陈重将最新一期宋国邸报放回案上,长吁了口气,惋惜道:“只可惜了”

“曹固就擒,曹迪不肯干休,一边上书为儿子喊冤,一边按兵襄阳,甚至派兵截留北伐大军补给,宋国乱成一团。关东北伐局面败坏,可别牵连我们在北疆和西京道部落的战事。若是辽人又钻了空子,攻守之势再度转向,万一关东支撑不住,将来我们收拾起残局来倒也麻烦。”陈重摇摇头,对坐在一旁的袁兴宗道。最近关东的风云变幻,引起了护国府和大将军府的注意,并责成陈重和袁兴宗共同草拟出一份奏折,做为三府考虑关东局势的依据。东征行营上将军吴阶已经率军北上会和安北大军,共同讨伐辽国在西京道的势力。

“宋军北伐的赢面颇大,就算不大胜也不会大败,”袁兴宗沉吟道,“就算有所闪失,以宋国境内深沟壁垒,州县团练之多,辽人也很难如同上次那样势如破竹了。我倒以为,关东的局势,从前是外紧内松,又好似一个缩头缩脑的乌龟,只要破了外围的险关要塞,里面便是一马平川,而现在则是内紧外松,看似内斗得厉害,但内里的力量也多,不但外力难以深入,假以时日,他们国内容纳不下这些力量之时,这些力量说不定就会转而向外。宋国早些年移民屯垦,又与我朝一起建立西南海水师,都只是先声而已。对我朝来说,关东之事,再不能拖下去了,只待西面战事平定,哪怕多付出一些牺牲,也要优先一统关东,否则的话”

“到此为止,”陈重摇了摇头,“再多的话,别人就以为你危言耸听了。”

袁兴宗叹了口气,住口不言,二人的目光重又回到大将军府送来的行军地图。

张善夫与徐文虎统帅大军围困突厥旧都可汗城已经一月有余,夏军并不是没有攻克可汗城的实力,而是希望借此吸引突厥大军来援,最好罗姆苏丹梅苏德亲自率军前来决战,然而,梅苏德却没有上当,他假借体恤勇士劳顿的名义下令大军驻扎在哈马丹等待春天,只派了一些不怕死的勇士保护使者进入可汗城鼓舞驻军的士气,实则是拖延时间等待决战的机会。

梅苏德认为,战事每拖一天,远征的夏军压力就越大,然而,与夏军相比,可汗城的突厥守军更加脆弱。夏国不惜代价,不惜耗费巨额的代价,从罗斯、芦眉、河中、甚至其他大食诸侯那儿为前线军队弄到辎重补给。而可汗城的突厥守军只能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挨饿受冻。夏军事先将许多心怀二意的部族百姓驱赶到罗姆突厥一边,冬季到来简直就是这些人的噩梦,许多部落不得不杀掉了为明年留种的牲畜,可汗城和其他突厥城池中挤满了逃难的百姓,贵族用不到十分之一的价钱能买


状态提示:章 151 炎烟生死灰-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