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能说出这些话的,显然是那一成看过盗版英文录像带、或者是跟有钱亲戚打听过的。
如果是此时此刻在外地的电影院里讨论这个话题,大伙儿或许就停留在“这是我们中国大老板投钱拍的”这一程度上。
毕竟顾骜对外公示的身份是港商嘛。
不过因为是在钱塘老巢,懂行的人和与有荣焉的人比较多,就会直接强调“这是顾骜投钱拍的”。
至于头衔,那就不用说了,“中国大老板”五个字也可以省掉。
谁不知道顾骜是谁啊,还用介绍身份么?
“一帮临时来看热闹的外行人,连《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就是顾骜拍摄和发行的都不知道。我可是圈内人,我小姨夫的同学的领导,就是中影进口公司的。
看看前些年国内进口得起的,都是什么老掉牙的片子?这两部,听说是顾总随手大笔一挥,直接白菜价送给中影进口了,所以才有那两条佳得乐和天鲲学习机的广告!”
……
“看来我还是和基层脱节太久了,没想到,这么多习以为常的点,都能成为观众狂热关注膜拜的热点。建设文化自信心还任重道远呐。”
从影院离开后,这是顾骜最大的感慨。
米娜本来心态也跟他差不多,但既然老公都在自我检讨了,她肯定要换位安慰一下:“也没你想的那么糟糕,虽然美国的繁华、枪战的刺激,确实让很多人崇拜,但毕竟这两部片子有你投资拍的、还有你发行的。这已经比100纯美国背景的电影让人这样膜拜好了很多了。
未来咱多拍一点吧,就算港片没有这个基础,咱投资、请美国导演。中国公司在产业链里提供的环节渐渐增加比例,比如用中国的取景、掺沙子中国的演员、中国开特效公司,总能建立文化自信的。”
听米娜这么一分析,顾骜心情也好了不少。
既然穷的时候总要找人崇拜,那就崇拜哥吧,也比白白浪费了国民崇拜值去崇拜真.美国人的好。
此后短短十天的时间里,顾骜每天带着米娜在钱塘游山玩水,把所有景点都玩了一遍。反正大过年的,也不适合工作。
十天之后,他也打电话给中影进口的海处长,了解了一下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情况、各地的反馈。
毕竟顾骜只对钱塘、沪江等地的情况比较了解,而外地还是得看中影公司的数据。票房好坏跟顾骜并没有关系,其中四成都是中影进口的收入,六成是院线的。顾骜只是想了解传播情况以及捆绑广告的传达率。
可惜的是,眼下数据统计很慢,中影进口也只能给一些初步踩点的估算。
“顾总,很抱歉具体数据我们也没有,不过我们有办事处踩点的全国前20大主要城市,初十之前基本上是常常爆满,最近是因为大多数单位陆续上班了,白天场可能空一些,但下午四点往后的还是场场爆满。
目前二线以上城市,凡是国营的、中影系统的,《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加起来的排片率有95了,其他电影只有5,《终结者》表现更好,毕竟戏更热闹繁华嘛。所以年初三的时候一开始排片率是五五开的,现在已经四六了,《终结者》六《第一滴血》四。”
80年代的电影院场场爆满也并不算太夸张,主要是这个年代电影院都是定位为国营的公共基础设施,没什么商业院线。
所以钱塘这样的大城市,加起来也就20座影院左右,全部塞满全城一场同时也就三万人看。
但持续爆满这么多天,数据就有些夸张了。
顾骜粗略一算,仅仅到元宵节,钱塘一座城市,就有累计200万人次观看过这俩美国大片了,其中《终结者》观影人次应该超过120万,《第一滴血》也超过了80万。
至于其他小城市,情况应该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还是拷贝昂贵的问题,所以很多小城市的影院就一个厅,然后只有其中一部片子的拷贝。它们需要等临县剧院的另外一部放完后,在上级的调度下把拷贝交换过来才能放另一部。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是按照和稀泥的算法,光国内省城以上级别的城市,到元宵节为止,至少有3000~4000万人次看过其中任意一部电影了。算上更下沉的三线以下城市市场,5000万都有。
这才10天。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