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半仙文明>第二五八章 危险的地球

张敬元看着这个记者,眼睛已经眯了起来,看到对方夸夸而谈,就已经让张敬元感到厌恶。这样的谈论,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几个数据显然不是仓促间胡诌的!甚至,张敬元已经清楚的看到对方眼中的得意!

我知道这件事情很难,但是没有想到,难的不是技术、不是对地球生态的影响与控制,竟然是认为的阻挡!现实总是与理想相差甚远,张敬元第一次感到一种另类的愤怒!

对方根本就不是一种探讨的态度,而是一种完全拒绝的态度。这让感觉得到了一个好点子,可以环节地球压力的张敬元心中有些不舒服。

在张敬元想来,哪怕最后经过探讨无法实行,我也不会难受;但是你这样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完全的反对,看上去是有几个数据,实际上这里面用了大量的夸大的修饰方法。但是这样的带有科学数据的“言论”,往往最能愚弄大众!因为,普通人不会去具体的研究、也没有那个能力和条件去研究真正的情况,所以这样的条件下,这样的人的言论,可想而知会给普通人带来多大的影响。

尤其是,金丹期的张敬元已经能够通过对方的表情、语气波动、思维波等等信息大致的判断出来:对方是利益受损者!他们所有的一切出发点,仅仅是自己的利益,而那所谓的全球危机,根本就是一张好大的虎皮大旗!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等张敬元发话,已经开始主持这项业务的仲远行却有些恼了:“这位先生,请注意,我们今天是一场讨论可行性为主的会议,其余的都是在可行性通过后,才会具体进行的。

因此,你所说的并不一定发生。

另外,这位先生,你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你的臆想!你根本就没有经过详细的科学的计算,你甚至都没有建立地球模型去模拟运算。我说的可对?”

“哼!就算是我所说的都是臆想出来的,但是你能说,我想象的不对?这么多年来,人类对地球的影像,大家有目共睹。干旱、濡染、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上升,甚至大气中竟然史无前例的甲烷的含量增加到了百分之零点三。

这所有的数据都表明,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应该减退,向着自然态生活方向转变,而不是加大影响!

因为,加大影响,我们不能百分百的把握未来的方向!”

“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那么这位先生,我现在问你两个问题,你可敢接?”仲远行眼睛同样开始微微眯了起来,已经进入虚丹期的仲远行同样不会是什么千古善人。

“你说,要是合理,我不介意回答。但是无理取闹就算了!”这个记者根本就没有一点记者的样子,而周围的有见识的记者,早就对这个“同行”表示出了厌恶。然而此人好像没有发现,或者说发现了,但是却不在乎;那种傲慢,已经刻到眉头伤了!

“好,你看看是否合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在人类真的能退回到那种所谓的自然生态当中?”

“这个不是百分百,可以适当的保留一定的工业基础!”

仲远行:“你这个回答引申出来的问题更多:保持少量的工业基础,仅仅依靠自然产出,如何满足全世界70多亿人口的需求!这个姑且不论,我来问第二个为题:你认为,如果人类不作任何改变,保持现今的状况,我们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

这个问题极为犀利,就差问:你是不是准备毫无作为的等死了!

不同于张敬元,因为张敬元负责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但是仲远行不同,这件事情将会是自己的进阶之本,所以仲远行考虑的很多,老早就考虑了一个事情:既得利益阶层!

如果说太空之镜计划影响最深的是谁?不用说,就是那些全世界的电力部门和光照相关的产业。

但是,仲远行的准备,更加的充分:“这位先生,我这里有几个详细的数据,你可以作为参考:仅仅以浦海市为例,白天和晚上,用电量相差30,而这30的主要差距,就是照明!这个比例放倒全球,也几乎是一个正确的参考了。按照30计算,2049年,全球总发电量高达83.4万亿度电量,其中华夏占据8万亿,美国9万亿,欧洲地区高达18万亿。

这么多电量当中,百分之三十昼夜的差距,按照全天平均来算,如果没有夜晚,我们将能节省所有电量的15!

这是多少电量?足足有12.5万亿度电量。按照现在燃煤计算,这相当于37亿吨煤炭,按照现在核电70计算,依然需要11亿吨煤炭。11亿吨煤炭,差不多要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25亿吨。

按照全球森林的平均吸收率计算,这需要两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丛林来净化!

两千五百万丛林啊!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绿地面积多少吗?1.5亿平方公里地面,仅仅只有30的丛林覆盖率,还在每年急剧的减少,不足5000万平方公里!

而这仅仅是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实际上,地球陆地上的绿色植物早就已经远远不能够完全消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些年来完全依靠海洋,才能得以生存。

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加剧,地球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已经跟不上人类活动的发展。

就在昨天,我们监控到大气中氧气含量已经降低到了20.023。而当氧气含量降低到了17以下,人类就不能进行激烈的活动和灵活的思考;而12


状态提示:第二五八章 危险的地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