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的中路总共有七家诸侯坐镇,听上去似乎诸侯的数量上要超过右翼,似乎完全不像是楔形阵性的模样,但是如果逐个分析起来你就会明白这七家诸侯的水分会有多大。

首先某位被称为一路诸侯的家伙实际上是可以无视掉的,此人便是名义上的河内太守王匡。

王匡作为袁绍用来试探董卓的棋子,在诸侯会盟前便被董卓彻底击溃,他的河内郡如今里的金疙瘩,决计是不会吐出来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因为有了王匡的覆灭,所以才有了盟军如此之快的联合,因为所有人都看到了面对董卓单打独斗的下场,这也是王匡能够在袁绍的庇护下依然保有诸侯名号的另一个不能说出来的原因。

当然,部队什么的没了地盘又没有曹操那样坚实靠山的王匡就不要指望了,能够提供个千把人当做亲卫部队充充门面已经是现在的王匡的极限了。

然后是袁绍、韩馥、公孙瓒和刘备这四支理论上战斗力在盟军中排名可以竞争前五的部队。没错,这四支部队论起士兵的战斗力绝对称得上优秀甚至是出色,而且将领方面无论是袁绍麾下的高览、蒋奇还是刘备麾下的张飞,公孙瓒麾下的从弟公孙越、公孙范等人都是实力和经验都很出色的将领。

但是……

但是他们的数量却都有些太少了点。

如果说公孙瓒的精锐部队因为与张纯和张举的战斗而折损大半的话,那么其他三家的部队则完全是因为李书实的并州军在河北地区的牵制,不但袁绍的主力部队并没有来到河南,而且其他三家部队为了确保背后不会被人捅刀子而不得不派遣信任的将领带领相当一部分的部队返回河北,抵挡李书实可能的进攻的同时,寻机开辟第二战场,让董卓多线作战疲于奔命。

所以说中路军的几位诸侯中真正全师在此的只有张邈和张超两兄弟而已。

这两兄弟的部队……如果说张邈总算是沾了曹操的光还能获得一些指点的话,那么张超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了。而且陈留因为当初李书实和张宝张梁的几次“洗礼”,郡内豪强受损严重,人口也大量流失,张超的广陵更是饱受附近附近海贼的骚扰,东北部的海西县也早就因为民乱而不听他这个广陵太守的吩咐,这样的太守麾下的部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顺便一说的是,广陵的那股海贼的头领叫做薛州,手下掌握有超过万户的人口,话说这在东汉末年三国初年的时候都是一个大县的人口数量,也就是说这家伙也可以称得上是自成独立王国了。最后,还是强人陈登恩威并施剿抚并用才最终解决了这群人,由此观之,书生张超和赵昱的治政水平是何等的低下,而且这两位似乎还都是当时名士来着。

想想东晋的很多名士,再想想这个时代的某些名士,除了名气比较大之外,真真是百无一用。

总结起来袁绍的中路军兵力总数大约五万人左右,只是其中半数的战斗力相当值得怀疑。

当然,倒也不是所有都是坏消息,至少张邈和张超很清楚自己的水平,对袁绍这位士林领袖也非常的信服,所以指挥起来倒是不会出现因为自大而不听将令的问题,将最不稳定的公孙瓒和刘备赶到前锋位置之后,袁绍中军的四万人可以说是完全听命于袁绍的部队。

至于联军左翼,估计袁绍和作为指挥者的袁术心里都清楚,只要能够保证左翼能够在右翼击溃对面敌人前不崩盘就足够了,剩下的就不要想太多了,没有用。

作为主力的原本应该是袁术和孙坚的部队,而且按理说以两个人以及手下的能力,左翼应该还是有些看头的。

只是……

好吧,这年头什么都怕只是、但是这样的转折词。

孙坚的问题地球人都知道,惨败于董卓军并折损了大将祖茂后,虽然从其他地方补充了一些部队,但是这些部队无论是人数还是训练水平又或者是指挥难易度都绝对不会让孙坚满意,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士兵曾经跟随过陈王刘宠,实力至少比普通的新招募士兵要强上一些而且比较擅长弓弩的话,只怕孙坚早就直接撂挑子找个小黑屋发泄去了。所以孙坚更多要靠自己和手下的武勇来维持整支部队的士气,以防止这支新军发生大规模崩溃。

袁术的部队实际上也面临着与袁绍有些类似的问题——袁绍需要留下大批部队解决北面的强敌李书实,而袁术同样需要留下足够的部队一方面防备南边看上去对荆州整合的相当顺利的刘表,一方面也需要清除南阳那些不太听话的势力,确保自己对自己中意的基地的掌控。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袁术能够投入到这里的部队实际上并不比袁绍多多少,虽然其中大半都是袁术军中的精锐,但是袁术军中的精锐与孙坚、刘备、袁绍军中那些真正的百战精锐相比实力那是远远不及的,所以失去了数量优势的袁术军到底能有怎样的表现谁都说不好。

至于豫州刺史孔伷和山阳太守袁遗,这两位的军队战斗力也就是和桥瑁、张超等人一个水平,虽然袁遗是一个好学到了真正践行了“活到死,学到死”这一最崇高的理想,孔伷也是号称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之人,但是他们唯独在军事上实在是乏善可陈。

孔伷军或许唯一能够强于袁遗军的一点就是因为孔伷是豫州刺史,所以比起实力只有山阳一郡十余万户人口的袁遗能够拥有更多的士兵。嗯,也就仅


状态提示:97.激奏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