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陶谦麾下虽然能战之士略逊公孙,不过丹阳兵的实力也绝对能够配得上他们的名声,尤其是袁绍军的那些精锐部队都是从西北归来将技能点点在如何对付骑兵上,对付丹阳兵这样的步战能力出众且擅长弓弩的部队……

这个还真是有点玄啊。

更别说陶谦在士林中的名声远远不是李书实和董卓能够比的,作为经历过党锢之祸的名士,陶谦的号召力和手腕以及岁月锤炼出的老辣让其可以从容调动任何一方势力——上到徐州的世家豪强,下到那些黄巾余孽泰山匪盗,无不是陶谦手上灵活应用的棋子。

可以说,若非陶谦的年纪让其处于随时都有可能升天的阶段。或许此时斗得你死我活的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一定会在讨董之后联起手来将之灭掉,而不是现在争相拉拢希望引为己用。

嗯,相信陶谦是老好人的人一定会死得很惨,就好像即将赶赴地府的某黑皮矮子的老爷子。

至于剩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们。或忙着与周边势力开战,或忙着种田种人,再不忙着搞着大大小小的清洗,天那么高,皇帝那么远。长安所发生的一切对他们而言不过是饭后的谈资罢了,他们看不到那么遥远的未来,理清楚眼前的利益纠葛已经耗尽了他们全部的心力。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算是李书实、曹操这样的家伙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某处山脚,旗帜飞扬,喝声如雷,观山脚下所聚集之军,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竟有数十万只多。人人头裹黄巾。远远望去让人产生了错入黄沙大漠的错觉。

“承大贤良师之遗志,某等必当推翻暴政,还天下以太平,扬天师之精神!”

喊出这句话的人叫做张白骑,是几个月前突然出现在青州黄巾军中的神秘人物,他自称自己为大贤良师张角的亲传弟子,自起义失败后一直潜伏至今。

虽说他的那些说辞听上去漏洞百出,甚至就连他所自称的姓名也有可能根本就查无此人,可是偏偏作为青州黄巾军高层的于毒、杨凤、眭固以及头脑不错的马操等人却偏偏仿佛齐齐被nc光环照耀过一般接受了他的说法并尊其为名义上的统帅,号为“平天将军”。

之后更是一番谋划联络。使得参与到这场“二次起义”中的各势力总人数已达数十万,其所影响到的地区更是遍及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

突然爆发于冀兖青豫徐荆扬等数州的变乱着实让所在地区的更加诸侯感到措手不及。

这些起义叛乱的黄巾军部队多则十余万,少则数千人,虽然其中多为老弱妇孺。但就算那些诸侯们能够扑灭当地的叛乱,损失如此之多的人口后,对当地经济的打击也是空前的,更别说战乱对于经济生产的打击同样不小。

两厢共同作用下,原本黄巾起义后刚刚恢复生机的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之内。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单凭自身的恢复造血能力,当地的地方经济和生产即使不能说是陷入到瘫痪但是却也绝对难以恢复。

而作为中原腹地的兖豫二州,因为李书实曾经推行的土改政策的缘故,参与到这次动乱的百姓尤为众多,这些因为李书实而获得了土地却又因为还乡团而失去土地的流民百姓与当地的地主有着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爆发出来,结局也是毁灭性的。

虽说李书实早已经远离了这片是非之地,而且他还因势利导将这场动乱变成了有利于自己的筹码,可是就算如此他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控了这场变乱,因为这其中所蕴含的势力之复杂,变数之众多足以让所有人望而却步,故此李书实也不得不在利用这场变乱的同时,花费大量的精力预防可能发生的不利于自己的变化。

而作为刚刚担任济阴郡太守,却不得不卷入到这场大风暴的曹操,更是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才能保住自己好容易得到的基业。

其他诸侯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故此对董卓称王的事情发表几声抗议已经算是极限。

事实上这件事所引起的波澜,基本上没有走出长安城这相对于整个大汉来说不过巴掌大小的地方——至多也不超过潼关、武关以西的三秦大地。

而反映最为激烈的,自然是那些自诩为“大汉忠臣”的朝臣与董卓麾下的西凉健儿们。

“文优,你说既然相国大人已经称王了,那他什么时候称帝啊。我可是早就看那个娃娃皇帝和那群无事生非的老家伙们不顺眼了,还是咱们老大更适合坐这皇帝的宝座。”

“是啊文优,当初离开洛阳的时候老大不是像咱们许诺要建立一个西凉人的国度么?这当秦王虽然听起来也不错,可是终究还是受制于人嘛,还是当皇帝自在。才没有人能骑在咱们西凉人的头上,而且这全天下也就董老大当皇帝我郭阿多愿意说个‘服’字。”

“老郭说的没错。为了那一天咱们可是出生入死数十载,凭什么还要听那群腐儒们唧唧歪歪,咱们拼刀子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除了喝花酒就是将我们本来就不多的粮饷和赏赐克扣大半,这样的朝廷,早就该没了,活着的和死去的兄弟早就等不及了啊。”

听到董卓称王的消息,原本因为安稳下来而有些泄气的西凉军又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们除了再一次疯狂的团结在了董卓的周围,同时也疯狂的畅想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状态提示:61.决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