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秦农>第六十三章 各有抉择(为女友及书友的催更加一更!!!)

第二天一早,王继就去求见郡守李兴嗣。

有郡丞相助,王继果然很快见到了郡守。没有对赵阳进行任何的攻击,也没有对郡守的抱怨。王继直接把冬种之事的前因后果向李兴嗣和盘托出。

经由王继推荐,李兴嗣得知一个小小的牛长鹏不但能秋耕,还懂得冬种,再加上少府那些爪牙的参与,于是就把鹏安排在了守都田啬夫的位置上。

陛下要南征百越,需要的粮草何止千万石!结果现在连一半都没凑出。李兴嗣也认为冬种若能成,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然而现在王继任命士伍鹏为守都田啬夫却遭到了儒生联合地方田啬夫、田典等小吏的激烈反对,其实无非是利益相搏,鹏遭了池鱼之殃。

对待儒生和儒家出身的吏员,李兴嗣也没什么办法,这帮人极为精通在体制内的争斗,句句在理、处处站在制高点上,让人无法辩驳。

此外,儒家的实力并不弱,秦统一后,设博士官,以制度化方式礼聘儒生。儒生参政、议政,纷纷入秦,在理想中的圣人与现实的王之间,他们几乎都选择了王权,以圣为王难于上青天,何不以王为圣呢?欲把秦始皇培养成儒家的圣人。

当初荀学入秦,改弦易辙,圣王路线走不通,就走王圣路线。亏了这一转向,从此儒学便行走在帝王学的康庄大道上。所以,谭嗣同说“两千年之学,荀学也”,这“荀学”,便是王圣之学。

秦置博士,非摆设,官属太常,俸禄六百石,与“不治而议论”的齐国稷下传统有别。稷下传统是自由化的,博士儒中多齐儒,有不少荀子的学生,荀子任稷下祭酒时,“祭酒”是尊者、长者的意思,还没有被官本位化。荀子带着弟子们来到秦国,弟子们参政、议政,已经开始做起官来了,但习惯难改,惯性还在,多少还有些自由化倾向。

后世许多人晓得秦代焚书坑儒,便误以为秦朝将儒生群体摒弃在统治阶级之外,这是不正确的。

讲述了事情的脉络,王继亢声说道:“郡守,下官时时关注此事。赵阳阻挠冬种,下吏着实心急。既然赵阳将此事呈于上吏,下官也执意任命士伍鹏。愿受公论。”

李兴嗣并没有立刻说话,他居高临下盯着王继看了片刻,脸上没有表情,眼中忍不住露出疲惫之色。然而这疲惫之色稍纵即逝。李兴嗣开口说道:“既然你将此事告知,便不能由你一人所说为准。”

王继觉得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跳的都有些心慌,看得出李郡守已经把此事当了重要事情。如果事情果然如王继所讲,那么他马上就能得到李郡守的极大新任。如果事情和王继所说的完全不同,那么王继在李兴嗣眼中的可信度大概就直接归零。

一个不被郡守信任的县丞会有什么下场,王继见识的可不少。虽然他受命于始皇帝陛下,可把顶头上司得罪了,还想干的长久?

抬头回望居高临下看过来的李兴嗣的目光,王继一字一句的认真答道:“上吏,下吏愿受公论。”

让王继下去,李兴嗣命人把郡丞叫来吩咐,“派人去麦积乡看看,那个叫鹏的小子真的会冬种么?”

公论自然是要有的,但是绝不能是郡守府内的公论,更不能是所谓儒生们的公论。

李兴嗣曾经对这两者有过信任,残酷的事实最终让他对这两者完全失望。当了近十年的郡守,他不是没有收获。只要任用有能力的可信之人,加上郡守的权威,没什么办不成。所以公论,须得是他信得过的人提出的公论。

李兴嗣信得过郡丞!

是要帮助王继,还是帮助赵阳,郡丞在心中也曾有过一番较量。和王继不同,郡丞本人和儒生们的关系不错,当年他初为吏员时,在咸阳还得到过儒家泰斗伏生的教诲,也正是因为得到了伏生的盛赞之后,郡丞才能从一个厮杀汉步步升任一郡之丞。

说起伏生,也是一个传奇。他乃是秦朝大儒,官至博士。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

后来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

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

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晃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三日后,李郡守又来询问郡丞,郡丞心一横,果断的答道:“回上吏问话,下吏遣人暗中观察阳城县之守都田啬夫,此人虽然年幼,却有冬种之能。”

李兴嗣得到了确切回答,立刻从秉公问话的庄严态度变成了面对亲信的温和表情。“既然君如此讲,那我就晓得了。”

······························

在阴云密布的麦积乡大柳里,张鹏正带着陈胜和硕,紧锣密鼓的组织百姓继续冬种工作。冬小麦需要深种,很多年轻人经验浅薄,并不足以胜任。无奈之下,张鹏只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各有抉择(为女友及书友的催更加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